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词典

> 拼音J 井疽

井疽

病名。发于胸部鸠尾穴、中庭穴部位之痈疽。出《灵枢·痈疽》,又名井泉疽、胸发、穿心冷瘘、慢心锐毒、心漏、穿心毒、穿心疔。鸠尾穴位于剑突下半寸,中庭穴在膻中穴(两乳间陷中)下一点六寸处。膻中与鸠尾间为胸腹中线一陷凹区,故名发于此之疽为井疽,或井泉疽。由于该处传统名曰心口,故又有穿心、心漏之命名。该疽之发,多由心经火毒蕴郁而成。初起若粟若豆粒,逐渐出现肿胀疼痛,其色红肿而形高突凸者多系阳证之表现,甚则可见心烦肌热,唇干舌躁,喝思冷饮等阳毒之证,治宜清热解毒,治宜参见外痈、疔疮等病。若初起如豆粒而皮肤色不变者,积久日渐肿大,黑陷平塌,则多系冷气攻心而发,久则穿溃出脓,质稀难愈易成瘘证,患者渐觉倦怠而食少纳差,甚则精神恍惚,乃毒邪积久终犯心肾之证。治宜温补托毒益肾阳为主。参见无头疽、瘘、溃疡等条。

返回目录 >> 《中医词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