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医词典

> 拼音H 寒疟

寒疟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与风疟在症候的区别是:“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素问·刺疟》。后世对寒疟又有以下看法。 ①指寒邪内伏,至秋凉而发病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证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栝楼干姜汤,或用羌活柴胡桂枝草果、苏叶、厚朴等药。参见疟疾条。 ②指太阳经和阳明经疟。其发病多为先受暑热之气,复有寒邪外束所致。《症因脉治·外感疟疾》:“寒疟之证,《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栗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证也。寒疟之因,夏伤暑热热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舍之处,又值早晚寒冷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疟作矣。”太阳经疟,用桂枝羌活汤;阳明经疟,用桂枝葛根汤。如属少阳经疟,选用桂枝柴胡汤、太阳、阳明、少阳三经证俱见者,亦以此三方加减。参见疟疾有关条目。

返回目录 >> 《中医词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