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痧疹

痧疹有外袭寒邪.内蕴伏热者.宜两解肺卫之邪.麻杏石甘汤加桔梗薄荷射干牛蒡主之. 蛰庐注.肺有热邪欲发疹.外受风寒.郁于肌表.疹不透达.肺火内燔.最易闭闷发喘.而成危证.用麻杏石甘开肺.清热加味散表透疹. 风温客于太阴手经.咳嗽咽痛喉哑.兼发疹.治宜辛凉清润.大忌升葛荆防等.当以羚角连翘薄荷大力元参射干杏仁桔梗象贝银花芦根之类.继以沙参石斛麦冬花粉知母梨浆之属.养肺胃阴. 蛰庐注.火燥伤金若内挟湿火上蒸咽喉作腐者.是烂喉痧证.亦宜辛凉清透.忌辛温升散.亦不宜寒凉苦降郁遏其邪. 阳明血热.疹色如丹.舌绛如朱.环口燥烈.大渴引饮.脉洪数.宜犀角连翘鲜生地丹皮赤芍元参花粉银花人中黄等.继以大小甘露出入.以救肺胃. 痧邪余热郁肺.痰多气急咳嗽.宜宣之开之.如栀豉桑杏桔梗枯芩薄荷象贝蒌皮通草芦根之属. 如痧疹虽透.而咳嗽声哑喉痛者.此痧毒不能尽发.郁于气分也.亦宜宣通肺气.如羚角前胡桑杏连翘大力射干薄荷银花甘桔黄芩芦根之属. 痧 透发不尽.毒邪犯肺.喘急昏闷者.危证也.宜急透之. 蛰庐注.痧郁不透.内郁肺闭.大危之证.非麻黄大开肺气不能救.用石膏清火.杏仁下气.甘草缓急而泻火.加犀角等提透清化为治. 痧 伏邪未清.致伤阴分而发热不止者.宜甘寒养阴.如沙参玉竹金斛生地丹皮甘草之属. 阴亏之人.感邪发疹.不可过用柴葛升散.缘此证虽表不得汗解.或虽得汗而疹未透.热仍不解.惟清解中兼养阴液.庶能得汗.而疹亦透达. 白 见于夏秋暑湿伏邪之证.盖暑必挟湿.为粘腻之邪.病多掩牵.迁延两三候.邪未达而元气受伤.发出白 .色白点细.形如肌粟.摸之触手而微痒.状如水晶珠而明亮滋润者吉.抓破微有水者.乃湿从外出也.出无定期.热势壮则外见.缓则隐伏.甚至连发八九次.邪不达而身热不退者.由其人元气亏乏.不能化邪外出.故治白与治疹异.疹宜提透.白 提透无益.当养正生津.清暑渗湿.使正气充旺.则伏邪渐化.而热得退.若 色干白如枯骨.大凶之证.津液气竭.邪欲外出.元气亦随之外散.乃邪正并脱之候也.

返回目录 >> 《存存斋医话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