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证治准绳·杂病

> 第八册·七窍门下 舌

舌属手少阴心经。(《素问》曰∶心在窍为舌,畏寒。《内经》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病则舌卷短,颧赤,其脉搏坚而长。乔岳曰∶心绝则舌不能收,及不能语)。又属足太阴脾经。(李东垣曰∶舌者心也,复能知味,是舌中有脾也。《灵枢》曰∶足太阴之正,贯舌中。《素问》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病在舌本。《灵枢》又曰∶足太阴是动则病舌本强,所生病者舌本痛。《素问》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注∶舌下脉脾脉也。喑,不能言也。孙景思曰∶舌者,心气之所主,脾脉之所通,二脏不和,风邪中之,则舌强不能言;壅热攻之,则舌肿不能转。更有重舌木舌,舌肿出血等证,皆由心脾二经风热所乘而然也。)又兼属足阳明胃经。(张鸡峰曰∶脾胃主四肢,其脉连舌本,而络于唇口。胃为水谷之海,脾气蘑而消之,由是水谷之精化为营卫,以养四肢。若起居失节,饮食不时,则致脾胃之气不足,而营卫之养不周,风邪乘虚而干之,则四肢与唇口俱痹,语言謇涩,久久不治,变为痿疾。经云∶治痿独取阳明,谓足阳明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药,少服去风药则可安矣。)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玄珠》曰∶舌之下窍,肾之津液所朝也。注∶下窍,廉泉穴也,一名舌本,在颔下结喉上。《素问》曰∶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舌主尝五味,以荣养于身,资于脾,以分布津液于五脏,故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心脾虚风热乘之则为病。风寒湿所中,则舌卷缩而不能言,宜小续命汤。挟热,升麻汤加桔梗漱之,碧雪敷之。七情所郁,则舌肿满不得息,宜《本事方》乌、星、姜末,贴手足心。心热则裂而疮,木舌重舌,宜三黄丸,真蒲黄掺之;《三因》龙石散,三黄丸末,水调贴脚心;升麻汤加桔梗玄参黄芩。又,白矾大黄、朴硝擦漱。又,醋调五灵脂末、乌贼骨、真蒲黄末涂之,服散肝经实热之药。脾热则滑而胎,脾闭则白胎如雪,宜薄荷汁、白蜜、姜片揩之。肝壅则血上涌,宜蒲黄槐花末掺之,服清肝之药。薛新甫云∶如口舌肿痛,或状如无皮,或发热作渴,为中气虚热,宜清热补气汤。若眼如烟触,体倦少食,或午后益甚,为阴血虚热,宜清热补血汤。若咽痛舌疮,口干足热,日晡益甚,为肾经虚火,宜六味丸。若四肢逆冷,恶寒饮食,或痰甚眼赤,为命门火衰,宜八味丸。若发热作渴,饮冷便闭,为肠胃实火,宜凉膈散。若发热恶寒,口干喜汤,食少体倦,为脾经虚热,宜加味归脾汤。若舌本作强,腮颊肿痛,为心脾壅热,宜玄参升麻汤。若痰盛作渴,口舌肿痛,为上焦有热,宜清热化痰汤。若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为脾经血伤火动,宜加味归脾汤。若恚怒过度,寒热口苦,而舌肿痛,为肝经血伤火动,宜小柴胡汤加丹皮、山栀。血虚者,用八珍加参、术、柴胡、山栀、丹皮,虚甚须加炮姜

返回目录 >> 《证治准绳·杂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