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证治准绳·幼科

> 集之七·脾脏部(上) 吐

〔薛〕呕吐皆主脾胃,古人谓∶脾虚则呕,胃虚则吐是也。呕者,有声无物,吐者,有物无声,若手足指热,喜饮热汤,或睡而露睛,皆胃气虚弱也,用异功散。若手足指热,饮冷,或睡不露睛,属胃经实热也,用泻黄散。若作渴少食,或小便色赤,胃经虚热也,用七味白术散。大凡婴儿,在乳母尤当节饮食,若乳母停食,亦能致儿吐泻,故不可不慎也。〔曾〕论吐之原,难以枚举,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其吐则同,其证有异,各述于后。冷吐,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除宿冷,用当归散,水煨姜陈皮煎服,或间投冲和饮、理中汤及姜橘汤、定吐饮,如诸药不效,以参香饮治之。热吐,面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神不慢,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解热毒,用大顺饮,温熟水空心调下,并五苓散、小柴胡汤,并加姜汁缓服,及香薷散主之,误服热药,先投绿豆饮解之,次服止吐之剂。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乳不化是也,先用五苓散姜汁温汤调下和解,次以乌犀丸主之,最小者投三棱散、化癖丸。伤风嗽吐,有热生风,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证,宜去风化痰,先投清肺饮,次小柴胡汤为治。若嗽久而肺虚,土不生金,故面白唇燥,干嗽干呕而无痰,可温补为上,用茯苓浓朴汤、惺惺散、如意膏为治。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譬如小器盛物,满则溢,治法宜节乳,投三棱散。此外,又有风痰吐,乃是伤风不解,吐乳夹痰,若多时必要生风,宜服青州白丸子、半夏散,疏风下痰之剂皆可服之。毒瓦斯吐,出《巢氏病源》。挟惊吐,张涣三香丹之类。疳积吐,出《本事方》。凡霍乱吐不止者,伏龙肝细末二钱,以芦稷米炒黄煎汤调下,立止。或用扁豆炒过,煎汤调下亦好,若扁豆嫩苗更好。

返回目录 >> 《证治准绳·幼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