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张氏医通

> 卷四 诸呕逆门 关格

关格

灵枢云。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阴阳易位。病名关格。多不可治。若邪气留着而致者。犹可治之。舌上苔白而水浆不下曰格。 格则吐逆。热在丹田。小便不过曰关。关则不得小便。必用吐以提其气之捍格。不必在出痰也。盐汤探吐。并以牙皂汤浴其小腹及阴。或以盐熨脐中俱妙。有痰宜吐者。二陈汤探吐之。吐中便有升降。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先以四君子换参芦探吐。后用人参散、柏子仁汤调理。脉沉细。手足厥冷者。既济丸。劳役后气虚不运者。补中益气汤加木香槟榔。心脾疼后。小便不通。皆是痰隔于中焦。气滞于下焦。二陈加木通枳壳。服后探吐之。寒在上。热在下。黄连汤。桂枝肉桂。热在上。寒在下。生料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石顽曰。按内经所言。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是以阳经取决于人迎。阴经取决于寸口也。越人云。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仲景亦谓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皆以阳分取决于寸口。阴分取决于尺内也。所以难经又言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仲景又有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则知关格之脉证不一也。而马仲化释内经谓关格之义。非隔食癃闭之证。而张介宾类经。直将越人仲景之言。一概非之。独执人迎在颈。为阳明之表脉。遂诋东垣丹溪。皆仍叔和脉经。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谬。呜呼。内经固为圣经。确宜遵从。而越人仲景之书。未常不为圣经也。盖人迎气口。所以分表里之阴阳。寸口尺内。所以分上下之阴阳也。人一身表里上下之气化。皆肺所司。血脉皆心所主。故凡气血之盛衰。靡不变见于气口。气口实为肺经之一脉。不过分其部位。以候他脏之气耳。即如仲景所指。趺阳少阴虽主于足。然未尝不于关尺推之。则内经所言人迎气口。候之左右。亦无不可也。医道贵乎圆通。若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故释内经之关格。但当言是表里阴阳否绝之候。不当与上吐下闭之关格混同立论则可。若言上吐下闭。当称隔食癃闭。不得名为关格则不可。或言关格之证。其脉未必皆然则可。若言关格之脉。必无在尺在寸之分则不可。试观仲景趺阳脉伏而涩。亦主关格。又有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等例。其义自明。

返回目录 >> 《张氏医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