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医方·(一)治阴虚劳热方 11.镇摄汤

11.镇摄汤

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作实证治之。若用开通之药,凶危立见。服此汤数剂后脉见柔和,即病有转机,多服自愈。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去净核,五钱) 清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服药数剂后,满闷见轻,去芡实白术二钱。 脉之真有力者,皆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此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 和缓者脾胃之正脉,弦长者肝胆之正脉。然脾胃属土,其脉象原宜包括金、木、水、火诸脏腑,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今其脉弦而有力,乃肝木横恣,侵侮脾土之象,故知其脾胃虚也。 冲脉上隶阳明,故冲气与胃气原相贯通。今因胃气虚而不降,冲气即易于上干。此时脾胃气化不固,既有外越之势,冲气复上干而排挤之,而其势愈外越,故其脉又兼大也。 一媪,年过六旬,胸腹满闷,时觉有气自下上冲,饮食不能下行。其子为书贾,且知医。曾因卖书至愚书校,述其母病证,且言脉象大而弦硬。为拟此汤,服一剂满闷即减,又服数剂全愈。 一人,年近五旬,心中常常满闷,呕吐痰水。时觉有气起自下焦,上冲胃口。其脉弦硬而长,右部尤甚,此冲气上冲,并迫胃气上逆也。问其大便,言甚干燥。遂将方中赭石改作一两,又加知母、生牡蛎各五钱,浓朴、苏子各钱半,连服六剂全愈。 附录: 直隶盐山李××来函∶ 天津王媪,得病月余,困顿已极,求治于弟。诊其脉,六部皆弦硬有力,更粗大异常,询其病,则胸膈满闷,食已即吐,月余以来,未得一饭不吐,且每日大便两三次,所便少许有如鸡矢,自云心中之难受,莫可言喻,不如即早与世长辞,脱此苦恼。细思胸膈满闷,颇似实证者;,然而脉象弦硬粗大,无一点柔和之象,遂忆镇摄汤下注云,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以实证治之云云。即抄镇摄汤原方予之。服一剂,吐即见减,大便次数亦见减,脉遂有柔和之象。四五剂,即诸病全愈。以后遇此等脉象,即按此汤加减治之,无不效如桴鼓。

返回目录 >> 《医学衷中参西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