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痢,泻也。大便通利,常也。痢者,乃里急欲利,复后重而不利。后重,即后坠,痢之发也,身作寒热,呕吐,烦闷,水浆不入,腹痛,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昼夜数十余次。此痢之重者也,治得其法,虽重可愈。初起时,若有风寒表证,于治痢药中,当加发散;若不发散,径治其痢,必乱其经脉,逆其气机,病转剧矣。外邪既去,但治其痢,更分寒、热、虚、实,顾本顾标,如但以通利之法治之,先通后补,不若标本兼治,补泻并行之为得也。若下痢纯红,身热不退,水谷不入,是为死证。经云∶肠 下血,身热则死。谓余血下泄,阳热外浮,阴阳离脱也。若痢后下血水,其身发热,亦为死证。痢后则肠垢已竭,下血水乃从阳入阴,胞中并伤,世有下屋漏水之说,则血水其渐也。若色如鱼脑,此热毒入肠,当清热和血也。色如酱褐,乃下焦虚寒,亦非善证,当温经散寒。如白沫冻汁,则为寒积。世医有赤属火、白属寒之说,于理亦似,但赤色而中土虚胃气弱者,当用温药以从治,不宜凉药以对治也。凡痢初起,作呕无害,若日久脾虚,三焦寒而呕者,亦将危矣。又凡下痢必痛,痛者可治,谓有积也; 不痛者,是为肾泄,难治,一起便宜温补,不宜行泄,若行泻于前,温补于后,亦难生矣。凡痢属三阳,精神不惫而能食者,当分新久,或泻或补,或泻补兼施;若身体疲倦,不能饮食,而属三阴者,止宜温补,不宜通利; 亦有下痢无积,日夜十余次,解时微痛,是名脾泻,又名洞泄,亦宜温补,不宜通利。有脾家实,而腐秽当下者,乃新病为然,必非久也。有夏秋虚寒下痢,治得其法,至冬稍痊,明春方愈者;有夏秋实热下痢,治不得宜,乍轻乍重,至明春方死者。有痢疾初起,点滴艰涩,里急后重,宜芒硝大黄通利者,所谓通则不痛也。 痢之轻者,名曰积,饮食失宜,寒积下焦也。一时腹痛,雷鸣暴注,名曰水泻,水谷不分,从小肠而下注也。 凡下痢,有粪者轻,无粪者重。盖粪从肠中出,积从肠外出;肠中出者出之易,肠外出者出必难,故后重而痛也。

返回目录 >> 《医学真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