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附案

己巳春,长男甫六岁,次男甫三岁,于元旦次日,俱发热见疹。余初不知疹之根源,以为婴儿生下时,口含恶血,开声咽下,其后发为疹毒,治疹自当攻发,即用清凉透发之剂服之。次朝,略增十余点,究不畅达,心甚惶惑。长男七月而生,先天怯薄,问其胸膈宽否何如?答曰∶饥甚。又问口味燥苦何如?答曰∶淡甚。因知其虚,即投 、术、苓、甘、桂枝红花一二剂。次朝,疹发遍身,热稍退,而神情犹烦躁,夜发热,频咳嗽,至一月方安。盖因见点之初,过服表剂,虚其经脉故也。次男尚幼,未省人事,不能致问,上冬患肺风痰喘证,诸药不效,服麻杏桂枝石膏汤,一剂而痊。谓其禀质略强,不与长男同,其疹不透,必寒凝毒甚,因与苏、麻、前、杏、黄芩石膏药,红点不增,又与紫苏、葱、姜、芫荽等,熏之熨之,疹总不出。乃与同道诸公商之,俱云∶舍透发并无别法。至五日而口吐蛔虫。儿医曰∶此热极虫生,余有牛黄散,可与服之。牛黄散,即大黄末也。一服痰喘止,而神气稍平,自是此儿遂无言矣。计无可施,复针百会穴,其喑门,服西黄分许,及诸单方。观其形证,实不能生。友人张卫生来望,因曰∶此大虚大寒证也,今既无言,又不能食,恐无济矣。然心犹不忍,勉投参、附,含药而亡。因自叹曰∶此庸医现身食报,天理当然,自身行医,何尤乎人?因悔昔日所见之皆非,益信治病求本之不谬。 次日,有同居甥汪姓者,伊芳子出 ,已经三日,见余际悲伤,不邀诊视,自用前、杏、麻黄石膏药一二剂,疹出二十余点,不能再增,心胸烦闷,不得已而告余,乞余诊视。余曰∶若再攻发,即如吾子矣。急与 、术、芎、归、桂、苓、红花等,服一剂而热退身安。余自此始悟疹之根源,凡治疹,但调其气血,和其经络,寒凉攻发概置之不用,所以屡治而屡效也。 次年春,友人吴题仙之子,甫二岁,出 ,延儿医马圣则兄延医之,攻发不透,神情恍惚,喘急不宁。又延余诊视,余往吴宅,圣兄先至,余视之,知其虚也,因告主人曰∶若但发 , 断不出,必至身命不保。主人曰∶为之奈何?余曰∶惟有温补药一剂,益其脏腑,安其肠胃,助其气血,方可。圣兄曰∶吾治四朝,不能透发,悉听尊裁。余即与 、术、姜、桂、归、芍、苓、甘、银花、红花诸味,一剂而安。次日仍用原方,加人参一钱。此后并不服药,连服独参汤,数日,霍然矣。 又有夏姓耀如之子,出 ,其颜色紫黯,神气不宁。余曰∶此证大凶,治须得法。连看二次,皆用温散药。次早,其家人来告曰∶口吐蛔虫,另有药否?余曰∶昨药二剂,俱服否耶?曰∶尚存一剂。因与附子八分,令入药内煎服。自此遂无音耗,越三载,至其家,见其子长大。余因问曰∶昔年出 吐蛔,何由得愈?其家答曰∶服先生之药后,因无力相延,仗天覆庇,得以渐愈。余默叹曰∶因死吾子,得生他人,治疹之法,可无憾矣。 余因附载斯册,虽不能见信于儿医,而正道阐明,实有裨于儿科治疹之根源,而为有子出 者,所当致慎也夫!

返回目录 >> 《医学真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