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妙谛

> 卷下杂症 三消症章

三消症章

(嘈症附) 经云∶二阳结谓之消。二阳者,手足阳明也。手阳明大汤主津病,消则目黄口干,是津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是血中挟火,血不足也。未传能食,必发痈疽,不能食,必传如胀满,皆不治,经云∶饮食入胃,精气输脾。又脾与胃膜相连,又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属阴,主血,胃属阳,主气。胃易燥,全赖脾阴以和之。脾易湿,必赖胃阳以运之。故一阴一阳合冲和之气,而为后天生化之源也。若脾阴虚,则胃家游溢之精气全输于脾,不能稍留津液以自润,则胃过于燥而有火矣。故急欲得食以自资,迟则嘈杂尤甚。若失治则必延成消膈之症。 上消肺因心移热,二便如常饮水适。中消胃热食偏多,大便硬坚小便赤。下消肾热渴饮汤,耳叶焦干便淋沥,虽分肺胃肾三般,总是肾水不足得。肾水不足虚火炎,津液干枯血虚极。地黄饮子六味丸,清息用之定有益。 郁火致消(善饥而渴目加瘪,心郁火燃当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 生地 麦冬白芍 石膏 知母 西甘草 朱丹溪消渴方 生地 花粉 川连 藕汁 牛乳 烦劳心营热(肌瘦饥渴,是上中二消病) 乌犀角 元参 沙参 地骨皮 鲜生地 麦冬 柿霜甘草 又 固本丸加人参 肝阳犯胃成消 石膏 生地 生白芍 人参 川斛 粳米 阿胶 知母甘草 麦冬 陈皮 佩兰 元阳变动,烁津成消(此甘缓和阳生津法) 河间甘露饮 炙黑草白芍 生地 麦冬 知母 生枣仁 肾消(饥渴便浑,舌碎面赤,是阴虚阳气上燔) 六味丸加牛膝 车前 补足三阴 肾阴虚,胃火胀成消(脉左数能食) 六味丸加天冬 麦冬 龟版 女贞子 川萆 旱莲 肾阴虚,心火亢(形瘦脉搏,渴饮善食,三消症也) 陈曰∶古人谓入水无物不长,入火无物不消。河间每以益肾水、制心火、除肠胃燥热、济身中液枯是真治法。用玉女煎。三消症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外阴亏阳亢,津液枯涸,热淫而已。当以仲景之肾气丸、《本事方》之神效散为主。肾气丸助真火蒸化,升津液,上承神效散,取水中咸寒之物,遂其性而治之。方用白海浮石蛤壳粉、蝉退为末,以大鲫鱼七个,捣烂调服。 肾消两腿渐细,腰足无力,此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销烁肾脂,令肾枯槁,溲如膏脂。晋人云∶肺主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束精液。其精微者营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束,而精微者亦随溲下如膏脂也。 白茯苓茯苓 元参 人参 川萆 覆盆子 熟地 川连 川斛 蛇床子 白蜜为丸,磁石汤下。 附嘈症 嘈有虚实真伪,其病总在于胃。胃过于燥则火升,而嘈得食可止。久延便变消渴症。 阳升嘈杂 生地 柏子仁 茯神 麦冬 料豆皮 川斛 心肠热嘈,必烦热头汗 淮小麦 茯神 南枣 柏子仁 炙草 辰砂 血虚嘈杂(兼咽疮) 生地 麦冬白芍 炙草 天冬 女贞 火麻仁 茯神 肝阴虚发嘈(妇人半日一发,夜则更甚) 生地 清阿胶 茯神 天冬丹参 白芍 陈参曰∶脾阴虚则胃燥而有火矣。治当补脾阴,养营血,兼补胃阴,甘凉濡润,稍佐微酸。

返回目录 >> 《医学妙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