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学纲目

> 卷之十一·肝胆部 眩

□ 〔成无己〕云∶眩者,非眩而见其眩,谓眼黑眩也。运者,运为运转之运,世谓之头旋是也。 《内经》论眩,皆属肝木,属上虚。丹溪论眩,主于补虚,治痰降火。仲景治眩,亦以痰饮为先也。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全文见延医。) □ 〔河〕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动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头目为之眩运而旋转。故火本动也,焰得风则自旋转,人或乘舟车,及作环舞而眩运者,其动不止,而左右纡曲。故经曰∶曲直动摇,风之用也。眩运而呕吐者,风热甚故也。 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全文见治虚实法。) □ 〔《本》〕治肝厥头晕,清头目,钩藤散。 钩藤 陈皮 半夏 麦门冬 茯苓(各半两) 石膏 人参 甘菊 防风(各半两) 甘草(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钟半,生姜七片,煎至八分,温服。 治肝厥状如痫疾不醒,呕吐。醒后,头虚运发热方。 麻黄 钩藤(取皮) 石膏 干葛 半夏柴胡 甘草 枳壳 甘菊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钟半,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在车上。盖因血虚,肝有风邪热故耳。《素问》云∶徇蒙招摇,目眩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归肝。盖谓此也。余常取此方以授人,比他药捷而效速。芎 散。 川芎(一两) 当归(三分) 羌活 旋复花 蔓荆子 细辛 石膏荆芥半夏曲(炙)防风 熟地 甘草(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钟,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服。 上甘寒泻风木。 □ 〔罗〕风痰治验 参政杨公,七旬有二,有风痰。于至元戊辰春,忽病头旋眼黑,目不见物,心神烦乱,兀兀欲吐复不吐,心中如懊 之状,头偏痛微肿,面赤色,腮颊亦赤色,足 冷。命予治之。余料之,此少壮之时喜饮酒,久积湿热于内,风痰内作,上热下寒,是阴阳不得交通,否之象也。经云∶治热以寒。虽良工不敢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而病有远近,治有轻重,参政今年高气弱,上热虽盛,岂敢用寒凉之剂,损其脾胃。经云∶热则砭之。又云∶高巅之上,射而取之。余以三棱针约二十处刺之,其血紫黑,如露珠之状。少顷,头目便觉清利,诸症悉减。遂处方云∶眼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天麻苗谓之定风草,此草独不为风所摇,故以为君。偏头痛者,乃少阳也,非柴胡黄芩酒制不能治。黄连苦寒,酒炒以治上热,又为因用,故以为臣。橘皮苦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生姜半夏辛温,能治风痰,茯苓甘草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服之数剂,邪气平,生气复而安矣。 天麻半夏汤 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旋眼黑,兀兀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 天麻 半夏(各一钱) 橘皮(去白) 柴胡(七分) 黄芩(酒浸,炒) 甘草(炙) 白茯苓(去皮)前胡(各五分) 黄连(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至一钟,温服,食后忌酒面生冷物。 □ 〔垣〕羌活汤 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酒洗) 柴胡(七钱) 黄连(酒煮,一两) 黄柏(酒炒,半两) 栝蒌(酒洗,半两) 甘草(炙,七分) 白茯苓(五钱) 泽泻(六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取清,食后或先卧,通口热服之,日二服。 上苦寒泻风木。 □ 〔《灵》〕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目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大惑篇) □ 〔《本》〕治一切头旋,本因体虚,风邪乘于阳明经,上注头面,遂入于脑。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上犯大寒,使阳气不行,痰水结聚,上冲于头目,令头转旋。羚羊角散。 羚羊角 茯神(各一两) 芎 防风 曰芷 半夏(汤洗七次,各半两) 枳壳 附子(各一分)甘草(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钟半,生姜五分,慢火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候温服。 □ 〔《百一》〕都梁丸 治风吹项背,头目昏黑眩痛。 香白芷(大块者,用沸汤泡洗四五次,焙干)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用荆芥汤点茶下。 □ 〔无〕大豆紫汤 治中风头眩恶风,自吐冷水有汗。(方见 门。) □ 〔《圣》〕治风头旋,用蝉壳二两,微炒为末,非时下,温酒一钟匕。《针经·胃风篇》云∶上虚则眩。又五脏生成篇云∶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盖蒙,昏冒也。招摇,掉也。瞑,黑眩也。皆谓昏冒摇掉,眼黑眩,属下实上虚也。 □ 〔丹〕陈客妇人,近五十,头痛麻木眩运,脉甚虚。宜补气益血,去风行湿。 天麻(酒,一钱) 人参(半钱) 白术(一钱) 黄芩(半钱) 归身尾(酒,半钱) 川芎(半钱)陈皮(半钱) 甘草(炙,三分) 黄 (三分) 半夏(五分) 生姜(三片) 上作一剂,水煎服。 贾舅因劳役,眼眩倦怠,头不爽,肚带溏滑。 黄 (半钱) 人参(半钱) 当归(一钱) 黄柏(炒,三分) 白术(一钱,酒浸) 陈皮(半钱)蔓荆子(五粒) 甘草(炙些) 水煎,稍热饮之,丑卯时各一次,去枕眠少时,巳申时又各一次,瘥。 男子因作劳成病,发热脚酸,口苦头运。 白术 茯苓 黄连 川芎(半两) 白芍人参 生地 陈皮 当归(各一两) 甘草(一钱)杜仲(炒,六两) 分十八帖,食前热下抑青丸二十二粒。 丈夫患热,头眩,脉大而散,此是辛苦中来。 陈皮(三钱) 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木通(一钱)甘草(些) 分三帖服。 □ 〔《本》〕治风眩头运。川芎山茱萸(一两) 山药 甘菊人参 川芎 茯神(各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不拘时候,日三服,不可误用野菊花。 □ 〔《三因》〕芎归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眩运不省,及伤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拔牙齿去血多不止,悬虚心烦,眩运头重目暗,举头欲倒。(方见妇人大法条。) □ 〔丹〕头眩属气虚挟痰。无痰作眩,不得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并降火药。湿痰多者,用二陈汤。痰多因火动者,二陈汤加酒芩。眩运,火动其痰,二陈汤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水煮金花丸治头眩。(方见痰饮。) □ 〔丹〕眩运不可当者,大黄,三次酒炒干,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钱。 一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眩而重,手足无力,吐痰口口相续,左手脉散大而缓,右手缓而脉大不及于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略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众人皆与风药,至春深必死。予曰∶此皆大虚证,当以补药作大剂服之。众怒而去。余教用人参、黄 、当归身、芍药、白术陈皮,浓煎作汤,使下连柏丸三十粒,如此者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壮时。连柏丸,冬加干姜少许,余三时皆根据本法,连柏皆姜汁炒为细末,又以姜汁煮糊为丸。 □ 〔《本》〕治虚风头旋,吐痰涎不已。养正丹 黑铅 水银 硫黄 朱砂(各一两) 上用铁盏一只,火上溶铅成汁,次下水银,用柳杖子打匀,取下放少时,下二味末,令冷,研为粉,用米饮丸,或用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 此药升降阴阳,补接真气,非止头旋而已。 □ 〔垣〕范天 之内,素有脾胃之病,时显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初冬出外而晚归,为寒气怫郁,闷乱大作,火不得伸故也。医疑有热,治以疏风丸,大便行而病不减。又疑药力少,复加七八十丸,下两行。前症仍不减,复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予谓前症乃胃气已损,复下两次,则重损其胃,而痰厥头痛作矣。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之而愈。 天麻(五分) 半夏(汤洗,一钱半)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苍术(五分) 橘皮泽泻茯苓(各五分) 神曲(一钱,炒) 大麦 (一钱半) 干姜(三分) 黄柏(二分) 上件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亦治内风之神药也。内风者,虚风是也。黄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甘苦温,除湿补中益气。泽泻茯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神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 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上气虚挟痰眩运。余尝治一人,卧则稍轻,但举足则头旋眼黑,以天麻半夏茯苓陈皮、白附、僵蚕、参 、草、归、生姜黄芩煎汤服之,五六日愈,盖仿此方加减之也。 □ 〔《济》〕芎术汤 治胃中湿痰,眩运呕逆,头重不食。 川芎 半夏(酒洗) 白术(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煎服不拘时。(一方有附子、桂心,无半夏。) □ 〔严〕旋复花汤 治中脘伏痰,呕逆眩运。 旋复花 半夏 橘红 干姜(各一两) 槟榔 人参 甘草 白术(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一两,姜水煎服。 □ 〔仲〕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茯苓汤主之。(方见呕吐。)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头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方见伤寒。) □ 〔子和〕青黛散 搐鼻取涎,治眩神效。(方见头痛。) 头风眩运,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用清上辛凉之药,防风通圣散加半夏等味。仲景云∶此痰结胸中而致也。(通圣散见痫。) 独圣散 瓜蒂(不以多少) 郁金(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HT 汁调下服之,用鸡翎探吐。 □ 〔河间〕搜风丸 治邪气上逆,风热上攻,头目眩运,大小便结滞。 人参 茯苓(各半两) 滑石(二两) 藿香(二钱半) 干姜 白矾(生,各一两) 蛤粉(二两)南星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四两) 薄荷(半两) 半夏(一两) 寒水石(一两) 上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十丸,生姜汤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 〔仲〕白术附子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锉,每五钱,姜五片,枣一枚。水钟半,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 〔《本》〕治体虚有风,外受虚湿,身如在空中。二生散 生附子(去皮脐) 生南星(各等分) 上二味, 咀,每服四大钱,水一钟,生姜十片,慢火煎至八分,去渣服。戊午年,予在新安有此疾,名医传授此方,三服愈。 □ 〔仲〕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白术主之。(短气倚息,形如肿,为支饮。)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一升,分温再服。 □ 运气 眩有二∶ 一曰风助肝盛眩。经云∶厥阴司天之政,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三之气,风乃时举,民病掉眩。 又云∶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又云∶厥阴之胜,耳鸣头眩。又云∶厥阴之复,筋骨掉眩,治以诸凉是也。 二曰湿邪伤肾眩。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头项腰背痛而眩,治以苦热是也。 □ 〔河〕神妙散 搐鼻,治头目昏眩,偏正头痛。(方见头痛门。)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全文见针灸。盖者,百会穴也。补百会、风府二穴,则眩愈。)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补足外踝下留之。(全文见针灸。)邪在肾,肩背头项痛,时眩,取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全文见针灸。) □ 〔《怪穴》〕头目眩运∶至阴 □ 〔《标》〕金门 申脉 □ 〔桑〕风池 神庭(内风池《通玄》同) 金门(泻) 三里(补) □ 〔《心》〕头晕怕寒,些少风寒,则目暗僵仆,不分冬夏,常用绵帽包,日夜不离,一去帽即发∶百会 惺惺(一分,恐上星) 风池(二寸半,主头大热) 丰隆(二寸半) □ 〔桑〕头热∶上囟 风门 攒竹 百会 □ 〔《甲》〕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如颜色青者,上星主之。取上星者,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如头痛颜青者,囟会主之。风眩引颔痛,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前顶主之。风眩目眩,颅上痛,后顶主之。风眩惊,手脘痛,泄风,汗出至腰,阳谷主之。脑风目瞑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大都主之。头眩目痛,至阴主之。 □ 〔丹〕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痰积,脉大必有久病。

返回目录 >> 《医学纲目》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