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述

> 卷十五·痘疹精华 收

非难事,难于浆也。浆足则毒化,化则毒尽,毒尽则 矣。 重头面,余则轻之,浆 不及头面,是谓气道乖和,阴阳闭塞,而失其宜。故痘 必以头面为主,而天庭尤为头面之主。盖气之上也,始在于下,则成扶摇之势,及至中上,则滂沛横流,及顶之微末,则缓游而已。倘中上不横流,微末乌得有余劲乎?不浆而,死无论矣。浆清而 ,与死为邻。微稠而 ,须复其斑,后必发毒,乃可得生。浆稠而 ,可决其生。 浆稠不 ,火沸不停。(《黄帝逸典》) 收 时无杂证,方为正 ;或热,或渴,或泻,或痰响,或切牙寒战,或烦躁不安,皆谓之收不回,非正也。 ○螺蛳 最上;顶露松香,皮塌牵连者,名鸡矢 ,次之;浆清不成 者,急则内攻,缓则发毒。 ○三、五粒中间收一、二粒,谓之打花焦,最吉。 ○大寒之痘,怕出不出;大暑之痘,虑收不回。暑月阳气尽泄,体弱之儿,气血有限,尽供出长之用,至收 时无以复续,更遭酷暑,金水俱伤,忽然内陷者有之。此虽非医罪,能于浆足之后不减参、 、归、芍,更加熟地、麦冬,庶几可保。(《橡村痘诀》) 脓后结痂,理之常也。有过期不收,遍身溃烂者,其因有六∶有因大便秘结,表里俱实,热气蒸郁,毒气散漫,阳气太盛,无阴气以敛之而不收者,治宜清凉;有因泄泻里虚,脾胃亏弱,元气外散,表里不固,阴气太盛,无阳气以敛之而不收者,治宜温补,有因渴饮多,以致水渍于脾,湿淫肌肉而不收者,治宜渗湿;有因天寒失于盖覆,疮受冻冷,血凝毒滞而不收者,治宜温和;有因天热过求温暖,疮被热蒸而不收者,治宜清凉;有因食少气虚而不收者,治宜补脾。大抵痘之成就,犹谷之秋成。盖五谷得阳气以成熟,非凉风至则不能结实;痘之脓而不焦,犹苗之秀而不实,治须识其清凉之义可也。然亦有脓后气血虚耗,是以不 ,不可与前同视。(《冯氏锦囊》) 痘正收 时, 而不 ,非气虚必血热也。气虚血热,唇舌之红不红辨之。亦有时令致然者,时寒用温剂调之,时热用凉剂清之。 ○痘至结 ,未有不作气息者,带腥气者佳,口臭者死,全无气息,有余毒也,须解之。(《慈幼筏》) 痘疮至成脓 ,此收功之时,手足常要和暖,过热过寒者变也;人事常要安静,烦躁闷乱者变也;六腑常要充实,忽吐利者变也;声音常要响亮,忽喑哑者变也;饮食要渐进,忽不食反作渴者变也;色要苍蜡,形要饱满,忽灰白平塌者变也;疮要安和,忽痒痛者变也。或触风寒,或犯禁忌,或伤食,或误服汤丸,医者当详察其所因而治之。(《幼幼集成》) 痘至十三、四日,则 老而落矣。然犹有老而不落,名曰漆面刺肉。身体发热,眼红面赤,心烦口渴者有矣;面虚目肿恶心者有矣;肉烂身热,口生疳蚀者有矣;发毒发疔者有矣;眼生白障,眼露白睛者有矣;痘虽平复,祸变百出,乌得以 老而不防乎? 脱光洁,痘若愈矣,然犹未也。 落而疤白者有矣;经月之余,犹发寒热者有矣。或生流注,或生疥癞,或狂烦喘渴,痂落余证仍生,死生未保,又可以痂落为平安哉?(戴指南) 痘出脑后与足相应,齐起齐痂,人多未知,日久脑后不痂不 ,即恐为病耳。(倪有美) 造化之理,生于阳者阴成之,生于阴者阳成之。故痘疮收 ,头自发际以上,阳气独盛,谓之孤阳;足自膝以下,阴气所聚,谓之寡阴。所以诸疮皆 之后,惟此二处难 ,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 论。(《证治准绳》) 倒 塌陷 未绽一齐黑者,为黑陷,已绽而不齐黑者,为将 。(钱仲阳) 痘疹之毒,由内而外为顺;内而不出曰伏;已出复入曰陷;不能成浆谓之倒陷;不能结痂谓之倒 。曰伏、曰陷、曰倒,皆由外而内为逆。(万密斋) 当出不出,当胀不胀,当灌不灌,当 不 ,均谓之陷伏倒 。 ○凡痘出胖灌 ,俱以及期为无恙;于中有少退减者,名曰陷伏倒 ,最为恶证。或拟为寒,或拟为热,未有定论。要知本证灰白顶陷,二便清利,饮食不进,口鼻气冷,体不甚热,脉息沉迟,渐渐痒塌者,此属虚寒,温补自愈;本证紫色顶突,小便赤,大便秘,饮食易化,口鼻气热,身体热甚,舌刺,脉数,渐渐枯焦陷入者,此属实热,清解自愈。又在七日以前多属实热,七日以后多属虚寒。又有因秽恶触犯者,或熏解,或补托,俱载时书,兹不赘。(《仁端录》) 痘证之陷有四∶有白、有红、有灰、有黑。魏桂岩皆责气虚,后人遂以四者俱当用补,误矣!盖彼之论陷,深究其源,唇舌滋润,身不壮热,惟色变迁而陷,故责之气虚。若唇燥舌苔,壮热燎人,焦紫其色,而凹陷不起,果虚耶?抑毒耶?补益妄投,岂非按图索骥乎?予治不然,外实则解之,内实则清之、下之,内外无证则平调之。不独治陷痘,诸痘皆然。(程华仲) 陷分五证∶一则内虚,阳气不能外达,故致出而复没,或斑点白色,或见灰黑倒陷者,其人必不乳食,或腹胀内寒,或手足冷,或吐泻,或寒战切牙,皆内虚也。速宜温中,轻则十宣散、六气煎,甚则十二味异功散,外用胡荽酒喷之,但得冷者暖、陷者起、黑者活,便是佳兆。 ○二则毒盛,内外熏灼,不能尽达于表,因而复陷于里,乃致烦热躁扰,气喘妄言,或二便不利,渴而腹胀,皆毒陷也。轻者利小便,宜大连翘饮、通关散,或四顺清凉饮;甚者通大便,宜承气汤,并外用水杨汤浴之,但得利后疮出则佳。 ○三则外感风寒,肌窍闭塞,血脉不行,必身痛肢厥,斑点不长,或变紫黑,如瘾疹者,此倒伏也。宜温肌散表,用桂枝葛根汤,加麻黄蝉蜕;或紫草饮,外用胡荽酒喷之,但令温散寒邪,使热气得行,则痘自长矣。 ○四则或因误下,毒瓦斯入里而黑陷者,先宜六气煎,或温胃饮,以培养胃气;如表未解者,后宜柴葛桂枝汤,以疏散于外,甚者再加麻黄。 ○五则房室不洁,为秽恶所触而黑陷者,宜内服紫草饮,外用胡荽酒喷之;或用茵陈熏法,并用辟邪丹。 ○服药后有三验法∶陷者复肿,渐以成脓一也;若原疮已干,别于空处另出一层,起发成脓,渐以收 者,二也;亦有不肿不出,只变自利,下去脓血,饮食精神如故者,三也。 有者吉,无者凶。(张景岳) 倒 之证,虽曰毒甚,亦是里虚,里不虚如何倒得入? ○倒 之里虚,非其里之本虚,半由于不当下而早下,半由于表热而误清其里。 ○塌陷之患亦有二∶半由于阔大而不能充畅,半由于泄泻而中气下沉。 ○痒塌之证,由渐而颓;倒 之证,突如其来。 ○倒 之证,既曰虚,如何黑焦?黑焦者,毒结也。元气虚,不能运化毒瓦斯,安得不凝结而成黑焦? ○塌陷如何不焦?塌陷只是虚,故不焦,不焦故可施温补。不焦者名曰陷,焦者名黑陷,总属里虚。但白陷宜温补,黑陷宜清补。 ○痘本难灌,极力攻发,惟恐其不足,直追到九朝、十朝,然后清利,故无倒 之患,但瘟疤而已。(《橡村痘诀》) 瘟疤溃烂 后瘟疤,汁气腥秽,余毒尽泄,此佳兆也。若收 时,遍身干枯而潮热者凶。 ○臭烂之痘,毒虽外泄,亦能内攻,必须安卧能食,元气不败者方可。不然,犹有迁变。(《橡村痘诀》) 痘已成脓,过期不 ,溃烂脓汁淋漓,粘惹疼痛者,用败草散,或荞麦粉以绢袋盛贮扑之,更多布席上衬卧尤佳。(《证治准绳》) 斑烂 痘疮脓熟溃烂者,常候也;若未成脓先即溃者,此名斑烂。由病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瓦斯闭塞;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热毒随阳气暴出,遍身皮肉溃烂。治宜调脾进食,安养营卫,生肌解毒。解之不至于冷,调养不至于热,方为良法。(万密斋) 疤不落 疤不落必是疤浓,外虽结而中实溏,此因多食鲜发之物。无妨,清利收敛,自然脱矣。亦有干结着肉而不落者,血分热也。又宜清热养阴,以润泽之。(《橡村痘诀》) 痘痂日久,当脱不脱,在于胸背手足,无妨。若面上不脱,当以百花膏润之,令其速脱,迟则干硬,深入肌肉,遂成疤痕。然久而不脱者,脾胃虚也。治宜人参白术散,加黄 、官桂,不可 掐剥去,恐伤皮肤,复灌作疮,反复溃烂,其后多成疥癞。(万密斋) 疤痕 痘痕赤白,各有所因,治法亦异。凡痕赤作痒者,血虚有热也,用四物加丹皮;赤而作痛者,余热也,用四君、连翘、银花;若发热便调者,脾胃虚热也,用异功散;发热便秘者,肠胃内热也,用犀角地黄汤。 ○疤痕白者,属气虚而血衰也,宜固元气为本,参兼变之证治之。服药渐转红活者可治,色不转者不治。虽经年之后,多患泻利而死。 ○凡疮疤黑暗者,恐前未甚作脓,收 太急,倒 归肾也。但察其表里,如壮热大渴未除,烦闷昏睡少食,或大便不通,或自利者,此真倒 归肾也;若身温爽快,饮食渐加,大小便调者,此疮疤本色,无虑也。(《证治准绳》)

返回目录 >> 《医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