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一·杂症 气乖有三

气乖有三

一曰阳亢发热 阴阳水火,原自和平,不热不寒,是谓正气。一有乖违,不无偏胜。《经》曰∶阳胜则热。此为亢阳之火,证见烦渴,燥结,小便赤涩,六脉洪数,治宜寒凉。(有因浓酒浓味,蕴酿而成者,有炎令燥气,感触而致者,有五志过极,心火亢暴者。) 一曰阴虚发热(血虚同) 阴虚,谓肾水虚也。火性本上炎而外现,得水以制之,则离交于坎,龙潜于渊,内蕴而为神明,下济而成交泰。若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或由色欲损精,或由泻利亡阴,或由燥热伤液,皆能致之也。)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若误用苦寒,则火被寒郁,其怒发愈烈矣。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经,而游行于外,发热,烦渴引饮,面目俱赤,遍舌生刺,敛缩如荔枝,两唇焦裂,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茶少解,两足心如烙,痰涎壅盛,小便频数,喘急,脉洪数无伦,而且有力,扪其身烙手。以十全大补(见虚损)加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麦冬、五味、附子,及八味丸(见虚损)治之而愈。愚谓此证明是水虚火炎,当用六味(见虚损),而用前药者,必因其人年老,水火并虚故尔。如火不虚,不得因此案而误用温热,以致阴分愈伤也。(虚不论水火,脉皆无力,而此有力者,必曾服寒凉之剂,激之使然。故凡用寒药直折者,必须热服,不效、则药须用姜汁或酒炒过服之即愈。亦防郁遏之意也。再按此证,全似实火,然虚火较实火必反烈,以其离根浮越,全体外现,比实火之内热透外,韬光埋焰者自不同也。《已任编》云∶有误服白虎,以致热甚如燔,冲开三五尺,人不能近者,可想见虚火之烈矣)。血虚发热,或由吐衄便血,或由产后崩漏,一切失血所致。证见烦躁,面目黑,渴饮不止。证类白虎,惟脉不长不实,浮大而重按全无为异耳。误服白虎,必危。治宜滋阴补血。若阳并虚,兼用气药,血脱补气,阳生阴自长也。 一曰阳虚发热 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若无寒而但阳虚,则止自见其不足,不能发热)。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阳被寒拒,出居肌表,外越则脱,不脱而又不能内返,则格斗而激发为热也)。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证见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与实热之尽面通红者异)。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宜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或口食冷物,或鼻吸寒气,其人平素阳虚阴盛,外寒一中,阴邪遂张,真阳因之失守也。)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