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四·杂症 鼻

肺开窍于鼻。胃脉起鼻两旁,(筋亦结鼻两旁。)交 。(即山根。)大肠脉夹鼻孔。小肠脉抵鼻。膀胱筋结鼻下两旁。气出于鼻,气热且郁,则蒸成水而为涕;但热不郁,则干且痛而带辛。鼻塞,一由脑冷而气化液,下凝于鼻;(如天寒呵气成水也。脑暖立通。)一由气热蒸涕壅塞。固矣,乃极力去其涕而仍不通者,则窍之外皆涕液之所浸淫,肉理胀满,窍窄无缝故也。风寒外束,气不外越,止从鼻窍上出,则鼻气盛而喘息有音,初时气势上壅之甚,故化水速而多,且清;后则势略缓,故涕不即出,久蒸而成浊。 然浊涕有不由外感者,《素问》谓∶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流浊涕,如泉不止也。)传为衄蔑、(衄蔑,鼻出血也,热甚所致。)瞑。(目暗也。血因衄而虚,不能养目。) 由膀胱脉络脑,受脑之热,注于胃脉,薄于 中,故鼻辣痛而浊涕下。盖脑液下渗也,俗名脑漏,防风汤。 衄血,详血症门。偶感风寒鼻塞者,自作风寒治。若平日常常鼻塞,不闻香臭;或值寒月,或略感风寒即塞者,乃肺经素有火郁。喜热(热则行散,故喜之)恶寒,故略一感寒即发。气壅不舒,热郁于脑,鼽、渊、 、痔。皆由此生,清金降火为主,(桑白皮不可少。)佐以通气之剂。气有余为火,固矣。亦有脾胃气虚不能升发,郁而成火者,补中益气汤(见气)主之。外治∶瓜蒂细辛、麝为末,棉裹塞鼻;或萆麻仁和枣捣塞,每日易之。 常流浊涕名鼻渊,六味丸(见虚损),甘菊薄荷玄参苍耳子。脑属肾,故用六味。又有脑痛鼻出臭黄水,俗名控脑砂,有虫食脑,用丝瓜藤近根者三五寸,烧存性,酒服二钱,立效。外用桃叶作枕。(鼻渊又见伤风门)。 常流清涕名鼻鼽,肺热者,(肺热则气盛化水成清涕。其不为稠浊者,火性急速,随化随流,不及浊也。)桔梗、山栀、薄荷麦冬玄参、辛荑、甘草;若因脑冷所致,(脑冷则气化液下溜,若天寒呵气成水也。)苍耳子、干姜升麻、 本、辛荑、川芎肉桂。 肉痔痈,鼻中肉赘,臭不可近,痛不可摇,此湿热壅盛所生,如地湿热而蒸成芝菌也。清肺饮、羌活胜湿汤,(见伤湿。)或白茯、桔梗、山栀、黄芩、辛荑、白芷木通柴胡防风苍术薄荷,外用白矾末加 砂少许吹之;或瓜蒂细辛麝香为末,棉裹塞鼻,即化黄水。桃叶嫩心亦可塞。又雄黄白矾、苦丁香为末,霜梅肉捣膏作条,入鼻内,亦效。 鼻疮,黄连大黄麝香为末,擦鼻中。辛荑膏亦可。内服乌犀丸。肺热鼻干无涕,心神烦乱,犀角散、桑根白皮散。 鼻痛,葛根竹叶青黛薄荷防风石膏升麻石斛。外用宣脑散,取鼻中黄水。食物卒从鼻中缩入,介介痛不出,以牛脂羊脂如指头大,内鼻中,吸入须臾,脂消则物与同出。 鼻红赤或紫黑,阳明血热,多得之好酒,热气熏蒸肺叶,故鼻红赤。若为寒冷所搏,凝结不行,则瘀浊而变为紫黑。治须融化滞血,滋生新血,去风热,丹参、生地、当归红花、山栀、桑白、防风薄荷,煎服。或酒制四物汤(见血)加酒炒片芩、陈皮、生甘草、酒红花生姜煎,调五灵脂末。形肥气弱者,加酒黄 ,临服入好酒数滴为引。若素不饮酒,则为肺家风热,前一方加荆芥。亦或脏中有虫,用去虫药。外用杏仁二十个(去皮、油)、胡桃二个(连皮),瓦上焙,不可焦,大枫肉三个、水银三分,唾津手研成黑水涂之,三两次愈。 鼻气臭,非 痔,其人病重者,乃脏坏气臭,不治。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