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三·杂症 汗

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而所以外泄,则火之所蒸发也。火属心,故谓汗为心之液。火盛者,虽表固亦出;不盛者,必表疏乃出。自汗者,非因发表而汗自出也,其出无时,火退乃已。伤风伤寒,皆热蒸汗出,中暑病湿亦然。五志过极则生火,亦汗出。(如惊则心神浮动飞越,汗随出可见。)劳动则生火,饮食则长气,(《经》云∶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气属于阳,气有余便是火也。)房事则精泄于下,火散于上,故皆汗出。火在里,则汗随脏腑出;火在表,则汗从经脉出。(如太阳伤风,热在皮肤,则翕翕汗出,乃肌表之汗也。阳明胃实,则蒸蒸汗出,乃胃府之汗也。翕翕、蒸蒸皆热貌,翕字为合羽,其身如合羽所覆,扪之自温;蒸蒸则如炊笼腾越,扪之热气透手也。) 春夏气浮,汗出肌肤。秋冬气沉,汗出骨髓,故筋骨之疾宜汗者,当于冬至后发之。 自汗,旧云表虚,然不可概论。如伤寒其始无汗,后传阳明即自汗,岂前者表实,后者表虚乎?(前之无汗,则阴邪凝固使然,无论其人平素表实无汗,即表虚亦无汗。 后传阳明,热盛蒸越,无论其人平素表虚有汗,即表实亦有汗。问∶太阳伤风有汗,用桂枝汤,非表虚乎?曰; 伤风有汗,有汗则表疏,故谓之虚。是因有汗而表虚,非因表虚而有汗也。因表虚而有汗,则重实表;因有汗而表虚,则重散热。其用桂枝,是发散风邪,非固表也,固表乃其兼能耳。)有实火,有虚火,阳虚,(即东垣补中益气证。) 阴虚,(即血虚。)肾阳虚,肾阴虚,皆发热,皆虚火也。火炎则身温汗热而肤涩,阳虚则身凉汗冷而肤滑。(阳衰则卫气不固,又阳虚则不能内守,而易于浮越也。然亦有热极而反出冷汗者,盖热聚于内,肌肤反冷,肤冷故汗亦冷也。或汗过多,阳从汗脱所致。然热甚汗多而脱者,其汗必先热,后乃冷耳。丹溪谓热极反汗冷,乃火盛兼水化,其说牵强。)盗汗者,寤时无汗,寐时汗出,如盗乘人睡熟而出也。人寤则气行于阳,寐则气行于阴。若其人表阳虚者,遇寐而气行于里之时,则表更失所护而益疏,即使内火不盛,而阳气团聚于里,与其微火相触发,亦必汗出。若内火素盛,两阳相搏,阴液被扰,虽表固者,亦必溃围而出矣。(其人阴虚尤易动。)及其醒觉,则阳气还出于表,而汗自止。伤寒之盗汗亦然,盖邪在半表半里时,寤则气挟邪还于表,阴得安静不扰,故无汗;寐则气挟邪入于里,阴被扰而不宁,故汗出也。(丹溪谓杂证之盗汗,有阳虚,有阴虚,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未清,或劳役、七情、色欲之火,或饮食积热,皆足耗损精血。阴气既伤,阳火独旺,内蒸成汗也。) 心孔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处有汗。由思虑过多,心神浮越使然。头汗,别处无汗,热不得外越,但上蒸也。或因黄郁未发,或因湿家误下,或因水结胸蒸,或因火劫热迫,或因阳明蓄血,或因热入血室,并详《伤寒论》。手足汗,别处无汗,脾胃之热达于四肢也。(脾胃主肌肉、四肢,热达于肌肉则体汗,若达于四肢则手足汗耳。)冬月足多汗,气降也。又有手足汗,属脾胃虚寒,不能营运津液,乘虚阳外越,(虚阳被寒所逼外越。)而横溢于四肢者。如阴盛而淫雨滂沱,其汗必冷,与实热之汗(其汗必热)不同。 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久藏之液则咸,若才经气化之液则淡,咸者已经出尽,并新化之液亦出,则津随气脱可知矣。)如珠不流,(无继故也。为绝汗,)不治。(淋漓如雨,拭揩不及,及液涸而火正炎,熬煎如胶之粘者,皆难治。)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