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三·杂症 痹

(麻木) 《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闭滞也。身中血气为三者之邪所闭滞。)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善行动,嘘其寒湿走注不定,故痹痛亦走而不定。)寒气胜者为痛痹,(血气痹滞无不痛者,而寒之痛为甚。以寒则凝,其滞而不通,比风湿尤甚,故痛若虎咬,世呼为白虎风是也。)湿气胜者为着痹,(不如风胜者之流走,但着而不移;亦不如寒胜者之痛甚,但略痛,或但麻木不仁。 盖湿如水而寒如冰,腠理之松滑与紧涩有异,则气血之行,其为阻滞冲击者,固有微甚之分也。)是名三痹。 《经》又分,以冬得之为骨痹,(骨重不举而酸疼。)春得之为筋痹,(筋挛不伸。)夏得之为脉痹,(血脉不流而色变。)长夏得之为肌痹,(肌肉不仁,不知痛痒。)秋得之为皮痹,(皮逢寒则急,逢热则纵,虽麻木,尚知痛痒。)是名五痹。 又谓∶五痹久不愈,重感于邪,则各传其脏。如见胸满烦喘咳嗽,是皮传肺,为肺痹也。呕吐痰涎,心下痞硬,四肢懈惰,是肌传脾、为脾痹。心烦心悸,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如肾寒冲心则恐悸之类。)是脉传心,为心痹。多惊善怒,胁胀,多饮,小便数,是筋传肝,为肝痹。善胀,尻以代踵,(足挛不伸也。)脊以代头,(伛偻不直也。)是骨传肾,为肾痹。痹入五脏则死矣。又谓传腑。数饮而小便不通,中气喘急,时作飧泄,(不泻则胀,不胀则泻。)为肠痹。(大小肠也,举肠该胃。)小腹膀胱按之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为胞痹。(胞即膀胱,详淋证门。)不言胆者,缺文也。又有众痹、周痹之名。谓各在其处,歇而复起,左右相移,更发更休,名众痹。 若在血脉之中,止随脉以上下,而不左右相移,名周痹。(周痹似中风之偏废,然有痛而无口眼斜为异矣。)按以上诸痹,总皆风寒湿三气为患,特以其受病之所在,区别言之耳,要其病本则一也。 再按风,即寒也,(说见疟论。)虽曰风寒湿,实寒湿二者足以尽之。气为寒湿所闭,气盛而寒湿微者,则走注而不甚痛;若气盛而寒湿亦盛者,则不甚流走而痛剧;气弱而寒湿甚者,则着而不行,亦不甚痛,或但麻木也。《经》所谓风胜为行痹者,风有外风内风。以外风言,即寒之浅者,止伤于卫,(风胜犹云邪偏胜于卫。)不甚闭遏,故能流走而不甚痛。若以内风言,则即人身之气矣。是《经》言风即兼言气可知矣。至寒之痛,必由于气盛冲击;湿之着,必由于气弱不运,固可推而得之耳。麻者非痛非痒,如千万小虫乱行,如麻之乱也,观于脚麻可知。木者不痒不痛,并不麻,顽然一物,自己肌肉如他人肌肉,按之不知,搔之不觉,如木之无知也。河间论麻,谓是气涩,东垣谓是气虚。盖气盛能行,不麻;全无气不行,亦不麻;惟气衰不能营运流利,停滞此处,嘘其津液痰涎,纷乱沸动所致也。(若血液燥涸者,气行不得滑利,纷然而窜走其空隙,亦麻。)或言风者误也。观人之久坐而起则脚麻,及绳缚久,释之,则亦麻,岂非气久不行,得起得释而微通,嘘其久滞之血液而然哉?李正臣夫人病麻,昼减而夜甚,又闭目则甚,开目则否。盖昼与开目,则阳行于外,气得流通,故减也。再按外感之寒湿能痹,岂内生之寒湿独不痹乎?寒能滞气涩血,湿能停痰聚液,观之瘀血痰饮之为痹,而初无外感者,可见矣,不特此也。内生之风亦为痹,内风者,热气之 疾者也,热盛亦生湿、生痰矣。热甚则血枯,死血阻塞经隧,则亦不通而痹矣。又忍尿亦成痹。(尿不行则气亦不行而乍痹,必膝冷。)支饮臂麻木,一隅三反,是在明者。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