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医碥

> 卷之二·杂症 伤燥

伤燥

《经》曰∶诸燥枯涸,干劲(凡物之干燥者,必硬劲。)皴揭,(皴,裂也。揭,掀起也。凡物干者,其皮必皴裂而掀起。)皆属于燥。燥为肺金之化,秋令也。所以致燥有二∶一因于寒,秋风清肃,夏令之湿,至是而干,所谓风胜湿也;一因于热,夏时热盛,有湿以润之,至秋则湿退而热犹未除故燥,所谓燥万物者莫 乎火也。其因于热者固热矣,即因于寒者亦未始非热。何则?秋令降敛,阳气内入,寒气外束,故每当秋凉,多觉口鼻气热,是其理也。此言天时之致燥也。若或亡血亡津,肾虚火盛,致此多端,则又属于人事矣。在外则皮肤皴揭枯涩,在上则鼻咽焦干,在下则二便涸涩,在手足则痿弱无力,(血不荣筋所致。)在脉则涩滞虚衰。治以甘寒润剂,清肺以滋水源,庶几血充液满,泽及百骸,滋燥养荣汤、大补地黄丸、清凉饮子、导滞通幽汤、润肠丸、(二方见大便不通。)八正散,(见淋。)皆可随证选用也。《内经》每云秋伤于湿,盖运气之说,以立秋、处暑、白露三气属湿土也,毕竟伤燥者多。

返回目录 >> 《医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