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叶选医衡

> 卷上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虚损宜分阴阳施治论

夫病有虚实,虚因正气不足。实因邪气有余。凡外入之病多有余,如六气所感,饮食所伤之类。内出之病多不足,如七情伤气,劳欲伤精之类是也。实者宜泻,经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湿者行之,强者泻之之属,皆用泻之法也。虚者宜补,经云∶散者收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惊者平之之属,皆用补之法也。虚实之治,大概如此。但当今之人,实者无几,虚者七八,病实者,其来速,故其治易。病虚者,损伤有渐,不易复元,故其治难。治实者,但如为少壮新邪,则可攻可拔,犹足无虑。治虚者,但察其根本有亏,有倏忽变幻,可无虑乎?故治实之法,外有余,可散其表;内有余,可攻其里;气有余,可攻其滞;血有余、可逐其瘀。方法星罗,可无赘也。惟虚损之治法有未尽,不得不详其要也。夫人之虚损,有先天不足,有后天不足。先天者,由于禀受,宜倍加谨慎,急以后天之事补之,庶可延年,使觉之不早,而漫不为意,则未有不夭折者也。后天者,由于劳伤,宜速加警省,即以性情药石调摄之,使治之不早,而迁延讳疾,则未有不噬脐者也。凡劳伤之辨,劳者劳其神气,伤者伤其形体。如喜怒思虑则伤心,忧愁恐哀则伤肺,是皆劳其神气也。饮食失度则伤脾,起居不慎则伤肝,色欲纵肆则伤肾,是皆伤其形体也。损其肺者伤其气,为皮焦而毛落;损其心者伤其神,为血脉少而不荣于脏腑,此自上而伤也。损其肝者伤其筋,缓而不能收持;损其肾者伤其精,为骨髓消减,痿弱不能起,此自下而伤也。损其脾者,伤其仓禀之本,为饮食不为肌肤,此自中而伤也。夫心肺伤而神色败,肝肾损而形体痿,脾胃伤而饮食不化,感此病者,皆损之类也。《难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然所损虽分五脏,而五脏所藏,无非精与气耳。夫精为阴,人之水也。气为阳,人之火也。水火得其平,则为精为气;失其和,则为寒为热。此因偏损,所以致有偏胜。故水中不可无火,无火则阴胜而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但当详辨阴阳,则虚损之治,无余议矣。如水亏者,阴虚也,则宜大补真阴,不可再伐阳气。火亏者,阳虚也,只宜大补元阳,不可再伤阴气。盖阴既不足,而复伐其阳,阳亦亡矣。阳既不足,而复伐其阴,阴亦损矣。夫治虚治实,本自不同。实者阴阳固自有余,但去所余而得其平。虚者阴阳本有不足,再去所有,则二者俱败,其能生乎?故治虚之要,凡阴虚多热者,最忌辛燥,恐助阳邪也,尤忌苦寒,恐伐生阳也,惟喜纯甘壮水之剂,补阴以配阳,则刚为柔克,虚火自降,而阳归乎阴矣。阳虚多寒者,最嫌凉润,恐助阴邪也,尤忌辛散,恐伤阴气也,只宜甘温益火之品,补阳以消阴,则柔得其主,而沉寒自敛,而阴从乎阳矣。是以气虚者,宜补其上;精虚者,宜补其下;阳虚者,宜补而兼暖;阴虚者,宜补而兼清。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如阳失阴而离者,非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如阳失火而败者,非补火何以苏随散之阳,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而升,泉源不渴,故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知阴阳邪正之治,则阴阳和而生道得矣。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返回目录 >> 《叶选医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