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王旭高临证医案

> 卷之四 疝气门

疝气门

□ 某 先天不足,肾气虚寒,膀胱失化,肾囊胀大,疝气上攻,呕吐不止。防其发厥。 肉桂 金铃子 乌药 巴戟肉 胡芦巴 半夏 吴茱萸 泽泻茴香 荔枝核又末药方∶ 棉子肉(四两,炒) 小茴香(二两,盐水炒) 糯米(半升,炒黄) 共研末,砂糖调服。 渊按∶水盛凌土之象,须崇土御水为主。 □ 曾 嗜酒之人多湿,湿注下焦而成 疝,肿胀久而不已,虑其变酿囊痈、湿漏等疾,是属淹缠。 □ 萆 橘核 桃仁 茯苓白术 海藻(洗清) 昆布(洗清) 泽泻延胡索黄柏 川楝子(炒打) 通草 附丸方∶ 金铃子(一两,炒打) 萆 (一两,炒) 茯苓(一两,烘) 泽泻(一两,炒)防己(一两) 焦山栀(一两) 白术(八钱,炒) 黑白丑(各二钱,炒) 黄柏(五钱,炒) 川连(三钱,吴萸二钱煎汁,炒) 苡仁(一两,炒) 茅术(八钱,米泔水浸)昆布(一两,洗淡,炒) 橘核(一两,炒,打) 海藻(五钱,洗淡,炒) 上药共研细末,用老丝瓜筋三两,砂仁三钱,通草三钱,煎汤泛丸。每朝三钱,开水送下。 □ 秦 湿热素盛,下注小肠厥阴之络,囊肿,胯筋胀痛,小有寒热已经匝月。拟泄肝络,兼通小肠。 金铃子散加柴胡青皮穿山甲全蝎龙胆草、枳壳山楂肉、黑山栀、沉香吴茱萸橘核。 又 疝本属寒,久则化热。其热为标,其寒为本。当标本兼治。 金铃子散加木香乌药吴茱萸橘核、小茴香车前子、川黄柏枸杞子胡芦巴。 □ 吴 子和论七疝,都隶于肝。近因远行劳倦,奔走伤筋,元气下陷,其疝益大。盖筋者,肝之合也。睾丸者,筋之所聚也。大凡治疝不越辛温苦泄,然劳碌气陷者,苦泄则气益陷。今先举其陷下之气,稍佐辛温,是亦标本兼治之法。 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茴香、延胡、全蝎木香。 又丸方∶ 党参 白术 茯苓 吴茱萸 乌药 木香茴香 当归 枸杞子 川楝子 淡苁蓉 上药研末,用荔枝半斤,去壳煮烂,取肉捣烂,另将核炙脆,研末,连前药末共捣成丸。朝暮用盐花汤送下三钱。 □ 周 中气不足,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胯凹肾囊之间,每逢劳碌必发疝气攻痛,兼有寒热。前用搜络方法,未获效验。今用补中益气汤加搜络清里之药。 补中益气汤去黄 、炙草,加黄柏茴香全蝎吴茱萸、黑山栀、川楝子橘核丝瓜络。 又药酒方∶ 枸杞子 沙苑子 茴香 仙茅 川楝子 熟地 菟丝吴茱萸 杜仲 巴戟肉 党参 烧酒十斤浸,夏五冬十日饮,勿醉。 □ 王 肝经久有湿热,伏于下焦经络之中。疝气交春而发,夏甚秋衰,至冬而平。发时每有寒热,是属湿火无疑,断非寒疝可比。去冬迄今患疟,兼以咳嗽,舌底红裂而苔黄 ,此疟邪湿热伤阴之象。法以养阴化痰、和胃泄肝为治。 制首乌 鳖甲 陈皮 杏仁 桃仁 川楝子 青皮 延胡 川贝 沙参 红枣 生姜 仁渊曰∶古人谓七疝都隶于肝,以少腹前阴皆厥阴经脉部位故也。湿热寒邪袭郁厥少而成疝,此言诚是。 然余谓病标在肝,病本在脾肾。盖厥阴风木,寄体在土,滋灌赖水。苟日暄雨润燥湿得宜,欣欣向荣,何疝之有?惟水寒土湿,木失其荣,藏舍空而经络虚,始寒湿、热湿之邪乘虚袭入; 邪郁不化,木不条达,愈郁愈横,于是将军之性猝发难遏,其气不得升达,横塞本位经脉之间而作疝也。所以不涉他部者,他脏尚不虚耳。冲心则死,亦以心阳大虚,寒邪得以直犯君主耳。 气体实而标邪盛者,其治尚易;惟积年累月,邪虽不重,而脏真大虚,一切苦寒辛通之药,未可径施,施亦未必效验,最为难疗。若治疝都用辛通温散入方者,不独散其寒,亦所以通其气耳。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之谓乎!

返回目录 >> 《王旭高临证医案》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