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四圣悬枢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问疫五条

问疫五条

问:疫分寒温,前贤不解,先生推仲景微义,以发眇(眇 通“妙”。《易·系辞》:“眇万物而为言。”王肃《注》:“眇,今本作妙。”)旨,今吾闻所不闻,快矣!但犹有疑焉。秋冬则曰伤寒,春夏则曰温病,寒疫亦以秋冬名,温疫亦以春夏名。温病温疫,俱缘中风,仲景《伤寒》所列中风,实非春夏之温病,是为何时之邪也?玉楸子曰:仲景中风,秋冬之病也,秋冬之月,不皆寒天,其时日暖风和而病外感,自是风淫而非寒邪。然究与三春之炎风,九夏之温风,气候迥别,故但名中风,而不可以为温热也。 问:寒疫温疫,感异风寒,邪既不同,证自悬殊,其分别之义安在?玉楸子曰:风为阳邪,而性疏泄,寒为阴邪,而性闭涩,故温疫之脉浮缓,其证发热而有汗,寒疫之脉浮紧,其证恶寒而无汗。温疫卫闭而营郁,是以经尽而出红斑,寒疫营闭而卫郁,是以经尽而发白汗。汗者,卫气之所蒸泄,斑者,营血之所逼现。其病解既别,其病发亦判,不相混也。 问:温疫得之风邪,当与中风同法,寒疫得之寒邪,当与伤寒同法,今温疫不用桂枝,寒疫不用麻黄,其法不同,何居?玉楸子曰:春夏温病,秋冬伤寒,虽感天地之风寒,然不因岁气之偏。至于疫疠,阴阳愆伏(愆伏 时序失调也。《淮海·集喜雨得成》诗:“一气或错缪,愆伏相寇兵。”),寒暄错乱,或盛夏而零寒露,或隆冬而飘温风,节候乖常,是以成疫。其分寒温于冬夏者,大略如此,而未始尽然,固难以桂枝麻黄统治错综无定之寒温也。 问:寒疫温疫之传脏腑,同乎不同?玉楸子曰:温疫有表热而无里热,不必传腑,阳盛者,里热作,乃传于腑。寒疫有表寒而无里寒,不必传脏,阴盛者,里寒动,乃传于脏。寒疫传脏,未始不入腑,其入腑者,亦是寒而非热也。温疫传腑,未始不入脏,其入脏者,亦是热而非寒也。温疫非无寒,而寒终不胜其热,入腑而病热者多,入脏而病寒者少。寒疫非无热,而热终不胜其寒,入脏而病寒者多,入腑而病热者少也。 问:温疫热胜,法宜清泻,寒疫寒胜,法宜温补,否耶?玉楸子曰:温疫之热,在表不在里,法宜清散其表热,不必清里,表热入腑,而后用清泻之剂。寒疫之寒,在表不在里,法宜温散其表寒,不必温里,表寒入脏,而后用温补之方。是当透发表邪,非有里证,不可误用攻补。后世庸工之于疫疠,不论寒温表里,概用硝黄泻下,十治九误,此助天为虐者也。

返回目录 >> 《四圣悬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