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市隐庐医学杂着

> 阴证忌用寒凉说

阴证忌用寒凉说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不问其里之如何,概以寒凉投之,以为彼既发热,治以寒凉,人必不能议我,病家亦深以为然,而岂知虚宜补而寒宜温哉? 炳按∶药之寒热温凉,即天之春夏秋冬。寒,冬气也;热,夏气也;凉,秋气也。温,春气也。药之大略,如石膏寒水石大黄、芩、连、胆草、川柏,皆大寒,冬气也。附子、姜、桂、吴萸、胡椒等热药,夏气也。炙草、黄 、杞子,温和药品,如春气和煦也;赤芍、丹皮、连翘栀子等等微寒,秋气也。温热两字,要皆分尝。至于阴证阳证,外科宜分,伤寒时气亦宜分,调理杂证,则一言难尽耳。甘温能治大热,李东垣说也。 若甘温可退虚热之说,固耳所未闻。热则如何而知其虚热,曰∶脉必浮大而数,数为热象,而浮大则虚象也。重按不实,中无火也。面红足冷,阳上越也。溲清便溏,神志不乱,则非实火可决矣。奈何复以寒凉投之邪,至如外科之有阴证,其辨尤易,不红、不痛、不肿者,谓之阴证。肿而不痛、痛而不红、不热者,谓之阴证。初起不红肿痛,三五日后渐红肿痛者,亦谓之阴证。瘰 、乳岩、流注、贴骨、鹤膝、横 、骨槽、恶核、失荣、马刀、石疽之属,皆属阴虚,尽在阴疽之类。其要在三五日内,察其皮色之变与不变,热与不热,以分其阴阳。不可因其三五日后之发阳,遂误为阳证,而以寒凉之药,逼邪内陷。治法∶宜用麻黄以开其腠理,姜、桂以解其凝结,熟地以滋其阴虚。其说详载于《外科全生集》。本无庸赘述,因世之治阴疽者,多用寒凉,故特揭之。又鼠 、痰 ,均属阴证,最忌咸寒。如海藻昆布之类。今人无不用此,名医且然,其他则又何责,可为长叹息者也。 炳按∶昆布海藻,含有碘质,能散坚结,解凝痰、痰核、鼠 ,可与行气化痰调肝药相互而用,不可同阴柔寒凝药同用。

返回目录 >> 《市隐庐医学杂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