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审视瑶函

> 卷一 钩割针烙宜戒慎论

钩割针烙宜戒慎论

原夫钩割针烙之法,肇自华佗,今人效之,不识病症之轻重,不辨部位之当否。盲医瞎治,妄加痛楚于人,此等乱为,贻误病患罪莫大焉。今予将部位病症之当否,钩割针烙之所宜者,请备言之,以为后学规矩准绳,庶无妄治之愆,或于临症,谅有小补云。夫钩,钩起也,割,割去也,针非砭针之针,乃针拨瞳神之针,烙即熨烙之烙。此四者,犹夫刑之杀戮凶强,剪除横逆之法也,要在审察明而详夺定,然后加刑,先灭巨魁,以及从恶,则情真罪当,而良善无枉屈侵扰之害,强暴无激变作乱之祸。若论治法,实开泄郁滞,涤除瘀积之一法也。惟要症候明而部分当,始可施治,先伐标而后治本,则气血宁,而精膏无耗涩枯伤之患轮廓无误失损害之过。如钩先须认定何处皮肉,筋脉浮浅,可钩不可钩,酌量治之,即手力,亦随病之轻重行之。如针,必须内障,即症候可针,必俟年月已足,血气已定者,方可针之,庶无差谬,不可妄为,使病患受无辜之痛楚,致同道之耻笑。针后当照病用药,内治其本,或补或泻,或温或凉,各随症之所宜。若只治其标,不治其本,则气不定,不久复为患矣。如割,在气血肉三轮者可割,而大 一块红肉,乃血之英,心之华,决不可割,误割则目盲,若神在此而伤之,必死,有割伤因而惹风,及元气虚弱之人,烦燥湿盛者,必为溃烂,为漏,为目枯。凡障如攀睛 肉、鸡冠蚬肉、鱼子石榴、赤脉虬筋、胞肉粘轮等症,可割。若在风轮之浅者,误割之,则珠破而目损。至于烙,只能治残风溃眩,疮烂湿热,重而久不愈者,轻者亦不必烙,服药自愈。若红障血分之病,割之必用烙以断之,否则不久复生若在气分白珠,不可用烙。若在乌珠,针烙皆不可犯,不惟珠破,亦且甚痛。凡乌珠有恶障浓蔽者,钩割亦宜浅,浅割外边赤丝瘀肉,其内贴珠翳障,只宜缓缓点药服药,耐心治之久而自消,不可性急而取快也。若镰割风毒流毒瘀血等症,当以活法审视,不可拘于一定,必须口传亲授,临症亲见,非笔下之可形容。大抵钩割针烙之治,功效最速,虽有拨乱反正之功,乃乘险救危之法,亦不得已而用之,全在心细而胆大,必症候明而部分当。又兼服药内治,方为两尽其美,若只治外症而不治内,虽有今日之功,恐为后日之害也。业斯道者,甚无忽焉。

返回目录 >> 《审视瑶函》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