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指掌

> 卷四伤寒类症 吴又可法(摘要)

吴又可法(摘要)

凡瘟疫如见舌苔白如粉者.其邪已入膜原.汗之必不解.当用达原饮.以透膜原之邪.看兼何经.加入引经表药.如兼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阳加柴胡.如舌苔薄而不浓.脉不甚数者.感之轻也.可从汗解.如感之重者.舌苔必浓.脉必数.纵服药.邪必内陷.但看舌苔渐渐黄燥.此邪渐入于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若脉洪长而数.汗大出.此邪适离膜原.初入阳明.白虎证也.舌上纯黄燥刺.又兼里症.此邪已入胃腑.承气汤选用. 邵评∶邪从口鼻而入.直行中道.而入膜原.故舌苔白如敷粉.膜原者.脾与胃以膜相联.乃脾胃之半表半里.附近于胃.疫邪先入膜原.最易陷入于胃.如从表达.亦从三阳经外出.故加三阳引经药. 疫症有两三日即离膜原者.有一旬半月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厌厌聂聂.至五六日.陡然势张者. 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解者.有从自汗盗汗不解者.有无汗竟归于胃者.有胃气壅抑.必从下后而得战汗解者.有汗解未尽.越三四日复热者.有发黄因下而复热发者.有竟从发 而愈者.有里症急.虽得 .不愈者. 疫毒甚者.日有三变.初起一二日.舌苔白如粉.早服达原饮一服.午后舌变黄色. 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毒邪传里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躁稍减.傍晚复加烦躁大热.通舌变黑刺.鼻生烟煤.此毒邪最重.复合聚于胃.急用承气汤下之.至夜半热退.次早苔刺如失.此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盛变速.故用药不得不紧.设用缓药.必无救矣.每见瘟疫二三日即死者.皆此类也. 邵评∶下后稍缓.至夜复热.其势更甚.热而成实.灼伤肺胃津液.故舌黑刺而鼻烟煤.邪毒甚也.热实胃腑.故用承气急下之.使邪毒从下而解.若一日数变.用药亦一日行数日之法.盖病变极速.治法亦急.所谓急病急攻也.失治则液涸邪秘而死. 疫病失下.自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口燥、唇干、舌裂.腹满硬痛.此热结旁流也.急以承气下之.以去宿垢.其利自止.若胃热失下.郁而为黄.热更不减.搏血为瘀.故经气不为热瘀郁.不致发黄.热邪不干血分.不致蓄血.若同受其邪.则发黄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发黄也.但蓄血一行.热随血走.黄随热泄.故治黄茵陈蒿汤.治蓄血桃仁承气汤.去桂枝甘草.加丹皮、归尾、赤芍. 邵评∶胃中热郁不得泄越.则发黄.热甚血瘀.则蓄血.此邪热入于中下两焦所致.至辨发黄与蓄血.当察其小便.若小便不利.则热郁膀胱而发黄.若小便自利.则热瘀血分而蓄血.如此辨治.万无一失.治黄、渗湿清热而通下.治蓄血、消瘀清热而破血.

返回目录 >> 《伤寒指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