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指掌

> 卷二 厥阴新法

厥阴新法

按六经主病.仲景非专为伤寒立言.如厥阴所述气冲吐蛔等症.乃厥阴风木自病.不拘伤寒杂症.但见呕逆吐蛔者.即是肝邪犯胃.宜兼厥阴而治.要知六淫伤寒兼带厥阴者.可治.若从三阳传至厥阴.则热极生风.九窍将闭.所形皆败症矣.今将厥阴本病治法列于下.勿以伤寒传经目之可也. 凡遇伤寒热病.症见干呕渴饮.胸膈满闷.格食不下.或两胁抽痛.舌苔黄黑.或兼吐蛔.此即症兼厥阴.肝邪犯胃而然也.宜用桂枝、芍药、川连、干姜茯苓半夏黄芩之类主之.吐蛔加椒梅.寒热似疟加柴胡.引出少阳.(肝邪犯胃) 凡伤寒暑湿之症.有呕吐青绿黑臭之水.或黄黑浊饮.或兼吐蛔.此邪已犯厥阴. 因胃中空虚.肝风乘虚袭胃.所吐之物.乃胃底肠中之阴浊.被肝风翻腾.遂至逆涌而上出于口.俗名胃底翻是也.治宜泄厥阴以安阳明.如桂枝白芍、川连、吴茱萸半夏茯苓、椒梅之类.以泄厥阴.次用人参、代赭、茯苓半夏干姜、川连、乌梅之类. 以安胃镇逆.若其人阳明虚馁.不禁酸苦.又当安胃为主.微兼泄肝.宜人参、姜、连、吴萸、白芍茯苓半夏乌梅、代赭之类主之.(肝风内袭) 若身热.耳聋.口渴.胸腹板实.入暮谵语.呕逆吐蛔.舌苔黄中带灰黑.此湿热之邪. 结于厥阴之界.病势最险.宜川连、枳实半夏茯苓、菖蒲、乌梅、姜汁之类治之.(湿温干厥阴) 若邪从三阳经传入.即在太阴.已多危候.再入少阴.生者少.死者多矣.至传厥阴. 内风已盛.九窍热极将闭.无庸议治. 邵评∶阳邪传至厥阴.入里极深.厥阴内寄相火.邪热与相火两相蒸灼.伤阴最速.阴液消耗. 邪热陷闭.故症多不治. 凡见面青目白.面黄目青.面白目紫.筋急直视.角弓反张.舌焦耳聋.皆厥阴将败形色.舌卷囊缩.鸦口嘬嘴.昏不知人.醒作睡声.跷足喉直.撮空视.跃跃欲起.脉硬如弦. 此皆厥阴死证.(阳邪传入厥阴死证)

返回目录 >> 《伤寒指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