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总论

欲治伤寒.先须识症.诊脉定名.处方必应.且如太阳有伤荣伤卫之分.阳明有在腑之病.少阳但主乎中.故曰胆为清净.至三阴有传经直中之不常.须究脉理而推详.传经者.脉沉数而烦热.直中者.脉沉细而清凉.当汗而下.为结胸痞气.当下而汗,为厥竭亡阳.肠垢 溏.须辨协寒协热.瘀热蓄血.可知发黄发狂.癃疹斑烂.起于湿热二毒.筋惕肉.由于汗下两伤.若夫风温湿温.风湿中湿.风温则喘息多眠.湿温则妄言不食.风湿肢体重而额汗流.中湿肌肤黄而小便赤.温病发于春时.热病生于夏月.阳毒则面赤而狂斑.阴毒则唇青而冷厥.发汗战汗.身凉者喜水火既济之功.合病并病.下利者俱土木互相为克.又闻实为谵语.虚作郑声.水气停蓄者.或呕或哕.火邪劫夺者.或狂或惊.蛔厥狐惑.总是虫症之号.刚痉柔痉.并为风病之名.霍乱乃暑湿相搏.寒热是邪正交争.喘咳者.水搏寒而所致.吐衄者热迫血而妄行.单伏双伏.此非怪脉.乃否极泰来之兆.阳易阴易.皆为危症.犯男交女接之情.恶寒喘嗽者.发表自愈.恶热喘满者.攻里必宁.咳逆又名呃忒.动悸更曰怔忡.双传者双经同病.百合者.百脉一宗.懊恼因心中之郁闷.烦躁是内热之薰蒸.脐痛引阴.名为脏结.厥利能食.号曰除中.螈 者.手足抽搐.怫郁者.头面蒸红.劳食再复.缘新瘥之狂禁.过经不解.与温疟之相同.盖伤寒传变之不一.非杂病径直而可攻.予兹略陈其要.学人自宜变通.

返回目录 >> 《伤寒捷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