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贯珠集

> 卷四/阳明篇下 发黄证治七条

发黄证治七条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邪入阳明.寒已变热.若更被火.则邪不得去.而热反内增矣.且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蕴蓄不解.集于心下而聚于脾间.必恶热.为懊 不安.脾以湿应.与热相合. 势必蒸郁为黄矣.额上虽微汗.被火气劫.从炎上之化也.岂能解其火邪哉.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热越、热随汗而外越也.热越则邪不蓄而散.安能发黄哉.若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剂颈而还. 则热不得外达.小便不利.则热不得下泄.而又渴饮水浆.则其热之蓄于内者方炽.而湿之引于外者无已.湿与热得.瘀郁不解.则必蒸发为黄矣.茵陈蒿汤苦寒通泄.使病从小便出也.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盒饭利. 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发汗已.热与汗越.不能发黄.而反身目为黄者.以寒湿深入在里.汗虽出.而寒湿不与俱出也.寒湿在里.必伤于脾.脾伤而色外见.则身目为黄.是不可比于瘀热在里之例.而辄用下法也.云于寒湿中求之者.意非温脾燥湿不可耳.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此则热结在里之证也.身黄如橘子色者.色黄而明.为热黄也.若湿黄则色黄而晦.所谓身黄如薰黄也.热结在里.为小便不利.腹微满.故宜茵陈蒿汤下热通瘀为主也.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此热瘀而未实之证.热瘀.故身黄.热未实.故发热而腹不满.栀子彻热于上.柏皮清热于下. 而中未及实.故须甘草以和之耳.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枚擘) 甘草(一两炙) 柏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赤小豆汤主之. 此亦热瘀而未实之证.瘀热在里者.汗不得出而热瘀于里也.故与麻黄杏仁生姜之辛温. 以发越其表.赤小豆、连轺、梓白皮之苦寒甘.以清热于里.大枣甘草.甘温悦脾.以为散湿驱邪之用.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水气也.合而言之.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黄连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也. 麻黄连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 生姜(二两切) 生梓白皮(一升) 连轺(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赤小豆(一升)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返回目录 >> 《伤寒贯珠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