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贯珠集

> 卷三/阳明篇上 阳明病风寒不同证治八条

阳明病风寒不同证治八条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腑病.有传经自受之异.传经者.风寒已变.其病多热.自受者.风寒初入.其病多冷. 而风之与寒.则又有辨.此条盖阳明胃腑自中风寒之辨也.太阳主肌表.故有有汗无汗之分.阳明为胃府.故有能食不能食之辨.风为阳而寒为阴.阳能消谷而阴不能消谷之意也.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阳明病.若中寒.及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风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学人辨诸.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手足 然汗出.于法为胃家实.而寒邪适中.小便复不利.则是胃有坚积.而水寒胜之.所以知其欲作固瘕.固瘕者.胃寒成聚.久泄不已也.以下四条.并阳明胃府自中寒邪之证.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若胃中虚冷.不能食.与水则哕. 脉迟为寒.而病系阳明.则脉不沉而浮也.寒中于里.故下利清谷.而阳为阴迫.则其表反热也.四逆汤为复阳散寒之剂.故得主之.而阳明土也.土恶水而喜温.若胃虚且冷.不能纳谷者. 土气无权.必不能胜水而禁冷.设与之水.水与寒搏.必发为哕.哕、呃逆也.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食谷欲呕.有中焦与上焦之别.盖中焦多虚寒.而上焦多火逆也.阳明中虚.客寒乘之.食谷则呕.故宜吴茱萸汤.以益虚而温胃.若得汤反剧.则仍是上焦火逆之病.宜清降而不宜温养者矣.仲景于疑似之间.细心推测如此.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斤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口苦咽干.阳邪内侵也.腹满微喘.里气不行也.发热恶寒.表邪方盛也.夫邪在里者已实. 而在表者犹盛.于法则不可下.下之则邪气尽陷.脾乃不化.腹加满而小便难矣.此阳明自中风邪.而表里俱受之证.是以脉浮而紧.盖太阳脉紧.为表有寒.阳明脉紧.为里有实.前第三十三条云、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意可参考.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此条虽系阳明.而已兼少阳.虽名中风.而实为表实.乃阳明少阳邪气闭郁于经之证也.阳明闭郁.故短气腹满.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少阳闭郁.故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者.脉证少平.而大邪不去也.病过十日.而脉续浮.知其邪犹在经.故与小柴胡和解邪气.若脉但浮.而无少阳证兼见者.则但与麻黄汤发散邪气而已.盖以其病兼少阳.故不与葛根而与柴胡.以其气实无汗.故虽中风而亦用麻黄. 若不得尿.故腹加满.哕加甚者.正气不化.而邪气独盛.虽欲攻之.神不为使.亦无益矣.故曰不治.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但头眩不恶寒.能食而咳者.阳明风邪变热.聚于胃而逆于肺也.咽居肺上.故必咽痛.若不咳者.肺不受热.则咽必不痛.不恶寒而头眩者.气方外淫而不内炽.亦何至能食而咳哉. 阳明病.能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 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此阳明风湿为痹之证.金匮云、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又湿病关节疼痛而烦是也. 奄然发狂者.胃中阳胜.所谓怒狂生于阳也. 然汗出者.谷气内盛.所为汗出于谷也.谷气盛而水湿不能胜之.则随汗外出.故曰与汗共并.汗出邪解.脉气自和.故曰脉紧则愈.前第四十三条中寒不能食.所以虽有坚积.而病成固瘕.此条胃强饮食.所以虽有水湿而忽从汗散.合而观之. 可以知阴阳进退之机.

返回目录 >> 《伤寒贯珠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