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伤寒补例

> 卷上 两感有三

两感有三

两感有三.有阴阳两感.有脏腑两感.有寒温两感.阴阳两感者阴阳两经.并感于寒毒也.素问灵枢所说两感.并是此义.此有故.寒先伏于下焦.新寒复中于上焦.上下两邪相引.故邪由阴道而上冲.新邪由阳道而内入.亦有同时并感者.必由薄衣露处.及冒寒远行.劳力汗出.邪气乘虚而入.此时邪气.直是漫天盖地而来.何暇辗转传经.由浅渐进.又何暇阴阳匀配.范我驰驱哉.故太阳少阴两病.未必不兼见阳明太阴证.阳明太阴两病.未必不兼见少阳厥阴证.然邪气究须有从入之先道.细审机括.亦自有孰正孰兼孰重孰轻之辨.脏腑两感者.外经与脏腑.同感于寒毒.非传腑传脏之谓也.此或由饮食伤于肠胃.或由呼吸入于膻中.故小儿当风饮食.当风啼哭.极宜慎之.外既感受风寒.而又内寒上冲于肺下侵于肾.于是恶寒发热.筋骨强痛之中.又有咳嗽呕吐泻泄腹痛之苦.仲景先救其里.后攻其表.是缓治也.急者温中发表并用.风扰于中.其势极恶.霍乱转筋.非桂不足以制之.寒温两感者.寒温两毒相伏.非伤寒化温.温病转寒之谓也.外邪所伤谓之毒.内气所化.不得谓之毒.即不得谓之两感伤寒有初起即见寒死证.无初起即见热死证.其有热死者.日久失治也.否则先有温邪内伏也.温病有初起即见热死证.无初起即见寒死证.其有寒死者.日久失治也.否则先有寒邪下伏也.常有秋月久晴燥邪由呼吸伏于膻中.霜降以后.天气乍寒.腠理开豁.邪气乘之.其证寒热强痛.而初起即神识昏迷.谵语气粗.口渴索水.又有夏月伏暑.为秋凉所遏.不得发越.入冬感寒而发病者.其证胸中烦热.如破皮状两足如冰入夜转热如焚.烦躁不能安眠.此暑毒在血之故.又有冬月寒伏下焦.入春感于风温而发病者.其证初起上见喘粗.声如瓮中.渐见面目 肿.神识昏迷反胃干呕也.大法先治其温.后治其寒.与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诸治法不同.

返回目录 >> 《伤寒补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