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痧胀玉衡

> 玉衡要语 痧脉要诀

痧脉要诀

痧症之脉,与诸症之脉不同。如伤寒伤风,自有伤寒伤风之脉。若伤寒伤风,一兼痧症,其脉必变,病必凶暴是也。 凡遇杂症有痧皆然。 【治验】 一用成屠兄夫人,忽然昏迷沉重,痰涎壅盛,已三日矣。延余往视,诊脉,洪大无伦,身不发热,口不干燥,惟不省人事。余曰∶“脉症不合,此痧胀也”。刮痧稍醒,用沉香郁金散、荆芥汤加山棱、蓬术、枳实、紫朴、砂仁微冷冻饮料之,三剂而愈。 一忱云溪年老一子,七岁,发热五日,状类伤寒,昏迷沉重,服伤寒药,病势亦甚,将在临危。其婿吴彩云延余往视,诊其脉,形如雀啄,怪脉已现,不可复救,但细按左关,指下或时厥厥动摇,此暗痧而入不觉也。幸其年幼,可抱而起,视其腿弯,有紫筋三条,刺之,血流如注,不愈,用阿魏丸、大黄丸、清茶微冷冻饮料之,又用荆芥汤加山楂、卜子、槟榔细辛,微冷冻饮料之。连服二头服,方知人事,次日脉复如常,痧气退尽,但身热未痊,乃用伤寒阳明胃经药,三剂而愈。余治痧不及具述,各举一二为例,以见痧症不可忽也。 余之痧脉要诀,至矣尽矣,痧症之脉,莫有外于此矣。议者以为余之秘夫脉,而不尽言其脉之所以然者,正在此也。 嗟嗟,人之议余也,以余之论痧脉而脉有未明也。抑思余之刊刻是书也,将以晓天下之人,使天下咸识夫痧症之祸也,岂有所秘而不言者乎?即如伤寒自有伤寒之脉,非虚语也。夫冬月正伤寒,头痛恶寒,身热无汗,脉必紧盛,故见夫人迎紧盛之脉。若余月虽有头痛恶寒,身热无汗,总名伤寒,脉未有其人迎紧盛者,此冬月所以有正伤寒之脉也。假若冬月有正伤寒之症,不见有正伤寒紧盛之脉,或变而为沉迟,或变而为微细,是脉症之不合也多矣。而又取青筋、紫筋之色以辨之,则痧症之发可验而知也。且如伤寒有两手无脉曰双伏,一手无脉曰单伏,必有正汗也。此以汗之将来一时脉伏言之,非云时时脉伏而有汗也。若所犯伤寒症已如是,而脉之伏也日日如是,则是脉与脉伏正汗之说不合,独不可以验其痧症之因乎?又如伤寒传经热症,有云气口紧盛,伤食之验,若人症犯胸中饱闷,宜乎气口脉紧盛矣,及按其气口之脉,不见紧盛,反若空虚,是脉症之不合,更可以验其痧之发矣。若更取青紫筋色而辨其的确以治其痧,尚何疑乎? 即此类推,余症可以尽知。

返回目录 >> 《痧胀玉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