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灵枢悬解

> 卷六 脏象 五味论四十五

五味论四十五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洞心,心中空洞也。悗心,心中郁悗也。 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脆薄以懦,得酸则缩蜷,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酸入于胃,其气收涩,故上走二焦,上中二焦。弗能出入。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阳气得此酸收,生其和温,郁满莫容,则传其所胜,下注膀胱。膀胱之脆薄以懦弱,最易收敛,一得酸气,缩绻不伸,上下之窍皆闭,约结不通,水道不利,故小便癃。前阴者,积筋之所终也,肝木主筋而味酸,故酸入而走筋矣。木主疏泄,喜辛散而恶酸收,癃者,木气酸收,疏泄之令不行也。 黄帝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曰: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而注于脉,以肾味咸,心主脉,水性克火,传其所胜也。脉者,血之府也,咸注于脉则血气走之,得咸而凝,血凝则胃汁注之,注之则胃中汁竭,汁竭则咽路焦涸,故舌本干燥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隧道也,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行于脉中,以为道路。咸入于脉,与血相逢,故咸入而走血矣。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以辛性升散也。上焦者,受谷气而营于诸阳之经者也,姜韭辛烈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发泄不藏。心者,宗脉之所聚也,气泄脉空,心宫虚豁,故久留心下,而成洞心。辛与气俱行,气得辛散而发泄,故辛入而与汗俱出,是辛入而走气也。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故苦入而走骨矣。 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之,直入下脘,三焦之道得此苦味,皆闭而不通,不得下泄,则逆而上涌,故变呕吐。齿居上部,骨之所终也,入而复出,经历齿牙,知其走骨,故苦入而走骨矣。 黄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以得土气之冲和,其性不烈也。弱小,故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气留于胃中,气滞津凝,令人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生于木,土郁木遏,虫不舒畅,是以动也。虫动气阻,故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也。

返回目录 >> 《灵枢悬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