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灵枢悬解

> 卷五 神气 津液五别四十

津液五别四十

旧本讹作五癃津液别,取本篇此津液五别语正之。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津,其留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溺、汗、泣、唾、水,是为五液。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随气化而流行者,则为津。其留而不行者,则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液泄而为汗。寒闭皮毛,液不得泄,留于分肉之间,聚而为沫,则为痛。天寒表闭,气湿不得外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心悲气并,系急肺举,液上溢于目,则为泣。中热消谷,胃缓气逆,则为唾。水之下行,有精有粗,精者化而为精液,粗者化而为溲溺。精液宜藏,而水溺宜泄。精液者,渗骨空而益脑髓,下流阴股,以注膝胫。阴阳不和,精液溢泄,下流阴窍,髓液皆减,下甚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膝胫酸,此精液之不藏者也。溲溺者,渗膀胱,以成川渎,下流溺孔,以泄水湿。阴阳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流下焦,而不渗膀胱,则为鼓胀,水溢经络,则为水胀,此水溺之不泻者也。此津液五别之或逆或顺也。脾为之卫,脾主肌肉,以为护卫也。肾为之主外,肾主骨骼,以为外坚也。

返回目录 >> 《灵枢悬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