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类经图翼

> 类经附翼卷三求正录 十二脏脉候部位论

十二脏脉候部位论

脉为四诊之一,所关最切,兼之俗弊,每多讳其因,隐其色,不出一声,单用脉以试医之高下,此虽病家之自误,然医当此际,苟脉理甚明,不得声色病缘之相合,尚恐其有逆顺真假、脉证相反之误,而矧夫并经络部位之俱错,其误又当何如?!此脉理之不明,而医之所以蒙昧至今者,是皆误于宋之高阳生。虽高阳生附以己见而着为脉诀,若其脏腑所配部位,则实本于西晋之脉经。云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腑,合于上焦。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腑,合于上焦。以致高阳生遂有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之说,竟将心主、三焦之一合,谓其无形而俱遗之。若此两经者,内经显然有大经络,岂有有经络而无脉者?亦岂有大小肠位居极下,而脉见于两寸至高之地者?自戴同甫而下,既已历言其非,然未免甲此乙彼,向无归一之论,学人何所宗据?今遵内经本文,参之以理,酌定部位,庶无差谬。然经文虽无五行所属之分,而后世诸贤以左尺为水,生左关木,木生左寸火,君火类从于右尺而为相火,火生右关土,土生右寸金而止,甚属有理。今既有此五行之分,则小肠在下,当候于右尺,所以从火也;大肠在下,当候于左尺,以金从水也。正合母隐子胎之义。三焦虽当候于上中下,然灵枢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今肾脉候于两尺,是三焦亦当候于尺。且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故灵枢论疾诊尺篇,独取尺脉以定人之病形,其义盖亦在此。 但膀胱属水,故候于左;三焦属火,故候于右。若心主之脉,正当候于左寸,盖以膈膜之上,独惟心肺两脏居之,而心包为护心之膜,附于膈上,故脉当候于左寸。至若命门者,为肾之所属,故脉候当随于肾。肾一也,而何以候于两尺?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候于右尺。阴宜静,故左嫌浮豁;阳畏衰,故右嫌细微。然命门之气,以阳为主,故当附候于右尺,以察其衰旺甚验。部位若此,似不可易。合而观之,则左寸心脏之火,通于右尺小肠命门之火,自右尺火土相生而上右寸;右寸肺脏之金,通于左尺大肠之金,自左尺金水相生而上左寸。左右上下,终始无端,正合十二经流注循环之妙,而诊候庶无差也。故内经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味此经文,则左右上下之序,自不可紊,无待于辩;惟是六腑之候,虽无明训,而但以上下阴阳之义测之,则已暗藏之矣。习医立训者,不本内经之意,吾知其皆杜撰凿空耳,观者其详辨焉。

返回目录 >> 《类经图翼》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