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经络全书

> 前编/分野 五十六、〔腹〕

五十六、〔腹〕

(俗谓之肚,中脘穴分,即中焦也) 统属足太阴脾经(《灵枢》曰∶足太阴之脉,循膝股内前廉入腹。是动则病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又曰∶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又曰∶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又曰∶腹胀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使,取足太阴。《素问》曰∶阴中之至阴,脾也。腹者,至阴之所居。又曰∶脾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又曰∶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厥气在腹中。厥气,名曰疝厥,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又曰∶中气不足,谓之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又曰∶伤寒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又曰∶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又曰∶脾疟者,令人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已汗出。 李东垣曰∶中脘痛者,太阴也,理中汤或建中汤,及豆蔻丸之类主之)。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所生病者,大腹水肿。《素问》曰∶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膈也。又曰∶胃疟者,令人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杨上善曰∶足阳明脉,从鼻起,下咽,分为四道,并正别脉六道,上下行腹,纲维于身)。兼属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之会。(《素问》曰∶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注∶胃募,中脘穴也,居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脉所生也)。又属足少阴肾经、厥阴肝经(《灵枢》曰∶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渴渴然,取足少阴。又曰∶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素问》曰∶肾病者,腹大胫肿,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又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又属冲脉、任脉之会(《灵枢》曰∶冲脉、任脉之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又曰∶任脉之别,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取之所别也。《素问》曰∶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冲脉为病,则逆气里急也。沈承之曰∶腹分四行,中行脐上五寸,名上脘穴,属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任脉之会。脐上四寸,名中脘穴,又谓之上纪,属手太阳小肠经、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任脉之会。脐上二寸,名下脘穴,属足太阴脾经、任脉之会。第二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五分,属足少阴肾经、冲脉之会。第三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二寸,属足阳明胃经。第四行去中行左右各开三寸五分,属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

返回目录 >> 《经络全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