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从新

> 卷八木部 巴豆

巴豆

通、大燥大泻. 辛而大热大毒.开窍宣滞.去脏腑沉寒.最为斩关夺门之将.(大黄巴豆、同为峻下之剂、但大黄性寒、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腑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多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破痰癖血瘕.气痞食积.生冷硬物所伤. 大腹水肿泻痢.(时珍曰∶一妇年六十、溏泻五载、投生冷油腻肉食、即作痛、服升涩药、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积食凝滞、法当以热下之、用蜡匮巴豆丸五十粒、服二日、不利而愈、自是每用治泻痢、愈者近百人.)惊痫口 .耳聋牙疼喉痹.(缠喉急痹、缓治则死、用解毒丸、雄黄一两、郁金一钱、巴豆十四粒、去皮油为丸、每服五分、津咽下、雄黄破结气、郁金散恶血、巴豆下稠涎、然系厉剂、不可轻用、或用纸拈蘸巴豆油、然火刺喉、或捣巴豆绵裹、随左右纳鼻、吐出恶涎紫血、即宽、鼻虽少生疮、无碍.)杀虫.通经烂胎.油作纸拈.然火吹息. 或熏鼻.或刺喉.能出恶涎恶血.治中风中恶.痰厥气厥.喉痹不通.一切急病.元素曰.不可轻用.郁滞虽开.真阴随损.以少许着肌肤.即起泡.况肠胃柔薄之质.无论下后耗损真阴.即脏腑被其熏灼.能无溃烂之患耶.万不得已. 亦须炒熟去或用壳用仁用油.生用炒用.醋煮.烧存性用.(好古曰∶去心皮膜油、生用、为急治水谷道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为缓治消坚磨积之剂、可以通肠、可以止泻也.)去油名巴豆霜.芫花为使.畏大黄黄连、凉水.(中其毒者、以此解之、或黑豆绿豆汁、亦佳.)得火良.(疣痣黑子、巴豆一钱、锻石拌过、人信一钱、糯米五分、炒研点之.)根皮、治痈疽发背.脑疽鬓疽.(掘取洗捣、敷患处、留头、妙不可言.收根阴干、临时水捣、亦可.)

返回目录 >> 《本草从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