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顾松园医镜

> 卷十二·书集 咳嗽

咳嗽

咳嗽必由于肺,故黄帝有肺令人咳之问。而岐伯则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举形寒饮冷,伤肺致咳之一端耳,形寒者,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寒冷也。然六气不独风寒乘肺致咳,其火、暑、湿、燥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各有的症可凭。又曰∶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乘秋则肺先受之,乘春则肝光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季夏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言四脏各以其时,先受邪为病,次便及乎肺而为咳,故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其实无有不关于肺,况外邪中于皮毛,而内应于肺也。即内伤之咳,亦无有不关于肺。故以内经于五脏六腑分别咳状之下,又申之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故使人多啼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聚于胃者,胃为脏腑之根本也,关于肺者,肺为脏腑之华盖也。尝考无择有三因,丹溪有六咳,名虽多种,总不出于外感内伤。 而治咳之法,亦当知重肺胃二经。然于外感内伤之中,又惟风寒劳损,二者居其八九。景岳云∶风寒者,责在阳实,治宜辛温散邪,则肺清而咳愈,最忌寒凉收敛,如经所谓肺欲辛者是也。劳损者,责在阴虚,治宜甘以壮水,润以养金,则肺宁而嗽愈,最忌辛香燥热,如经所谓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者是也。至若因火、因暑、因湿、因燥,各从本门似施治。其因痰饮者涤其饮,因气逆者降其气,因食积者消之,因积热者清之,金虚则崇土,郁甚则舒肝,随其所见之症而理之。《金匮》论咳有肺痿、肺痈、肺胀之辨,所当详究。赵氏云∶水冷金寒而咳,当用八味丸。仲淳虽论气虚、阳虚、喘咳者绝少,然此等治咳之法,亦宜留心,以尽病变之无穷,则治咳之能事毕矣。 疏邪利金汤〔见伤风。〕原方〔疏邪利肺。〕如外感风寒,内伤寒冷咳嗽者,〔寒冷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外内合邪,故咳。〕可加半夏。以治胃寒。 此治感冒风寒咳嗽之剂,果系形寒饮冷致咳,可加姜、夏,否则肺热还伤肺矣。 清金膏 加减清宁膏 噙化丸 琼玉膏〔俱见虚劳。〕皆治阴虚咳嗽。 风髓汤 牛髓〔一斤。〕白蜜〔半斤,同煎沸,以绢滤去渣,入下三味。〕杏仁〔去皮尖,四两,研如泥。〕山药〔炒,四两,研细。〕桃仁〔去皮,四两,研如泥。〕〔同入瓶内,油纸封口,隔汤煮一日,早晚白汤化服三、四匙。〕一方用牛酥、白蜜、杏仁名蜜汗煎。〔煎法同上。〕 八仙玉液〔自制。〕治阴虚咳嗽痰血最效。 藕汁〔性寒带涩,涤热止血,二杯。〕梨汁〔降火消痰,定喘止嗽。〕蔗浆〔消痰止咳。〕芦根汁〔清胃止呕,各一杯。〕茅根〔凉金定喘。水煎取浓汁一杯,再同汁浆乳顿滚。〕人乳〔补阴养血。〕童便〔引火下行,各一杯。〕生鸡子白〔三枚。〕和匀,频频服之。余尝用米仁 山药 莲肉〔保脾。〕麦冬〔各一两。〕白花百合〔清肺,二两。〕枇杷叶〔降气,十片。〕煎浓汁〔一碗。〕冲入玉液,再加贝母末,真柿霜〔消痰。〕和匀,频频饮之。〔即垂绝者,尚可延生。〕此七方皆甘润之剂,劳损之咳,择而用之。一方但用枇杷叶去毛,蜜炙煎膏,白蜜饴糖收之,亦有效验。 泻白散〔见火。〕此治肺热咳嗽之剂,虚火加甘寒,实火加苦寒。按《金匮》云∶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此为肺,胀。仲淳言肺胀,乃系肺热极所致,当清金降气。本方宜加黄芩石膏知母、花粉之属。 顺气开痰饮〔见中风。〕此治气逆咳嗽之剂。 二陈汤〔见中风。〕此治痰饮咳嗽之剂,虚者用四君子汤。 保和丸〔见泄泻。〕此治食积咳嗽之剂,加减用之。 百部膏〔一味熬膏蜜收。〕此治虫啮肺咳之剂,必胸中饥时则痛,唇上白点如粟者,用之方效。

返回目录 >> 《顾松园医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