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顾松园医镜

> 卷七·射集 伤风

伤风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虚则玄府不闭,脾虚则肌肉不充,风邪乘虚,乃客于经。若腠理闭而卫气固,风邪何自而入哉。士材谓风之伤人,必从俞入,俞皆在背,故背常固密,风弗能干。已受风邪者,宜曝其背,使之透热,则潜消默散。经文所谓乘虚来犯固矣,若其人素有痰热,壅遏于太阴阳明之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也。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微汗而散。治虚之法,解其风邪,坚固卫气;若专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治风火之法,辛凉外发,甘寒内和,勿与苦寒,恐正不得伸,邪不得解耳。 疏邪利金汤〔自制〕治恶风发热,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头痛。〔轻者但眉棱骨痛。〕防风 荆芥〔散风邪。〕前胡〔祛风痰。〕杏仁〔散肺经风寒滞气,利肺中气逆喘嗽。〕桔梗〔入肺开发,能通鼻塞。〕甘草〔和中辅正。〕苏子 橘红〔下气消痰。〕初起可加生姜,〔久则风化为热勿用。〕头痛加川芎,〔如平素阴虚火盛,有痰红之患者,用宜酌量。〕或加甘菊。无汗〔是兼感寒邪,以风与寒常相因也。〕加苏叶。如热。伤风,〔或饮酒过酣,或重衣浓被,而感冒风邪。〕咽干喉痛,声壅或哑,加薄荷,〔风上壅之要药。〕石膏。〔辛能解肌,寒能清热。〕此疏散风邪,清利肺气之剂。初冒风时,只宜清散,久则风化为热,须以兼症治之。每见世人,以冒风为小疾,不惟不治,而反纵行酒色大荤,咳伤肺络,痰红不已,遂成虚穷而死,此则病患之过。或产后冒风,医者徒执产后宜大补气血之论,不为清解,竟用酸收补剂,使风邪愈固,内热愈炽,遂为不起,此则医者之咎。举此二条为鉴,一隅三反,是有望于智者矣。

返回目录 >> 《顾松园医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