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古今医统大全

>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惊风门第十三

幼幼汇集(上) 惊风门第十三

惊风总论 阎孝忠曰∶小儿急慢惊风,古无之,惟曰阴阳滴而已。所谓急慢者,后世名之耳。正如赤白痢疾之类是也。《直指方》云∶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阳亏而阴盛。阳动而躁疾,阴静而迟缓。其始也,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虚能发热,热则生风,是以风生于肝,痰生于脾,惊出于心,热出于肺,而心亦主热,惊风痰热合为四证,四证已具,八候生焉。 凡扎眼摇头,张口出舌,唇青脸赤,面青眼青泻青,太阳发际印堂青筋,三关虎口脉纹红紫或青者皆惊风也。大抵热论虚实,证别逆顺,治有先后。盖实热为急惊,虚热为慢惊。慢惊本无热,所以发热者,虚使然耳。急惊属阳,用药以凉;慢惊属阴,用药以温。其不可以阴阳无别,故曰热论虚实者此也。男搐左视左,女搐右视右。男眼上窜,女眼下窜。男握拇指出外,女握拇指入里。男引手挽,左直右曲,女引手挽,右直左曲,皆为之顺,反之则逆。亦有先搐左,而双搐者。但搐顺则无声,搐逆则有声。其指纹情势挛入里者顺,出外者逆,出入相半者难痊,故曰证别逆顺者此也。凡热盛生惊,惊盛生风,风盛发搐。治搐先于截风,治风先于利惊,治惊先欲豁痰,治痰先于解热。其若四证俱有,又当兼施并理,一或有遗,必生他证,故曰治有先后者,此也。纲领如此,若析急慢惊风而言之,则暴烈为急惊,沉重为慢惊,而慢脾则又重而深矣。 急惊变为慢惊之因 急惊变为慢惊者,因壮热,精神恍惚发惊搐。医以吐下药太过,多以凉惊药不愈。《荏苒经》曰∶脾虚不实,昏睡露睛,涎鸟气粗,肢冷时疼,时作螈 ,此急惊变成慢惊也。 慢惊变为急惊之因 慢惊变为急惊者,因伤乳食,或吐或泻,时作螈 。医以温热药太过,以慢惊药不愈。体热涎盛,面红目赤,大便不通,小便赤沥,舌白唇红,急发惊搐。此慢惊变成急惊也。 惊有四证八候 四证者,惊风痰热是也。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四证已备,八候生焉。四证既无,八候安有?专是药者,可不究心及此?脉病证治,明有条类。大抵婴孩得疾,贵乎早治,若初觉受惊,伤风发热,便与疏解,何患之有?传变之异,所谓闯门之盗,不可以固留;逆流之水,不可以顺决。此有疾在谨其初之意也。

返回目录 >> 《古今医统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