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明史·卓敬传》

输入关键字:

《明史·卓敬传》


明史
原文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举洪武二十一年进士。除户科给事中,鲠直无所避。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拟天子。敬乘间言:“京师,天下视效。陛下于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饰与太子埒,嫡庶相乱,尊卑无序,何以令天下?”帝曰:“尔言是,朕虑未及此。”益器重之。他日与同官见,适八十一人,命改官为“元士”。寻以六科为政事本源,又改曰“源士”。已,复称给事中。历官户部侍郎。
    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年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奏入,翌日召问。敬叩首曰:“臣所言天下至计,愿陛下察之。”事竟寝。
    燕王即位,被执,责以建议徙燕,离间骨肉。敬厉声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帝怒,犹怜其才,命系狱,使人讽以管仲、魏徵事。敬泣曰:“人臣委贽,有死无二。先皇帝曾无过举,一旦横行篡夺,恨不即死见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帝犹不忍杀。姚广孝故与敬有隙,进曰:“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乃斩之,诛其三族。
    敬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成祖尝叹曰:“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万历初,用御史屠叔方言,表墓建祠。(选自《明史·卓敬传》)

译文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授官户科给事中,性格刚强正直无所畏惧。当时制度没有完备,诸王穿衣乘车都比照天子。卓敬趁机进言说:“京城,是天下人所效法的地方。陛下对诸王不早点分清等级威仪,却使他们的服饰与太子等同,嫡庶相乱,尊卑无序,(这样)凭什么来号令天下呢?”皇帝说:“你说得对,朕没有考虑到这些。”更加器重他。过些天,卓敬和同级的官员相见,恰好八十一人,命令改官作“元士”。不久,因六科是政事的本源,又改称“源士”。后来又称“给事中”。卓敬曾担任户部侍郎。
    建文初年,卓敬秘密上疏,称燕王才智超群,有雄才大略,酷似太祖朱元璋。北平地势险要,人马精锐强壮,金、元都在那里兴起。现在应该改封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将要萌动而未动,是征兆;衡量时机而有所作为,是趋势。趋势不是最明确不能判断,征兆不是最明显不能觉察。”奏疏呈入,第二天皇帝召问他。卓敬叩头说:“臣所说的是天下的大计,请陛下察鉴。”事情最终(被)搁置了下来。
    燕王即位,(卓敬)被逮捕,(燕王)责备他曾经建议改封燕王,离间骨肉之情。卓敬厉声说:“可惜先帝没有听从我的话。”皇帝大怒,还是怜惜他的才能,命令关押在狱中,让人用管仲、魏徵的旧事(改侍君主)劝导他。卓敬流泪说:“为人臣的人献身于君主,只有死没有二心。先皇帝没有过错,却在某一天横遭篡夺君位,(我)恨不能立即死去,到地下拜见故君,(你)竟然想让我做你的臣子吗?”皇帝仍不忍心杀他。姚广孝原本与卓敬有嫌隙,进言说:“卓敬的话果真被采纳,皇上您哪里有今天?”皇帝便杀了卓敬,并诛杀了他的三族。
    卓敬在朝为官充满正气,仪表堂堂,善于谈论,凡是天文、地理、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广泛探究。成祖曾经感叹说:“国家奉养士人三十年,只得到了一个卓敬。”万历初年,采用御史屠叔方的建议,在卓敬墓前刻石来表彰他的善行,并建造了祠堂。

《明史·卓敬传》    


《史记·游侠列传》
《宋史·李万超传》
《宋史·周淙传》
《师旷论学》
辛弃疾《审势》
《后汉书·马援传》
《宋史·张邦昌传》
《明史·郭应聘传》
莫与俦《先王父马赞》
《三国志·崔林传》
《新唐书·魏知古传》
《明史·郑辰传》
《明史·罗通传》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宋史·郑侠传》
《曾子杀彘》
曹丕《典论·论文》
《宋史·熊本传》
《后汉书·张纲传》
《新唐书·尹思贞传》
《宋史·张知白传》
《祭侄文稿》
《新唐书·杜佑传》
戴名世《与余生书》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醉乡记》
戴名世《方舟传》
戴名世《与洪孝仪书》
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
《明史·唐顺之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