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姓氏大全 >

  可检索1.7万个古今姓氏起源
输入关键字:


读音:Yù

郁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古有郁国, 春秋时为吴国大夫采邑,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二亦是以国名 为姓氏。历史上西域有郁立国,国人有以郁为姓氏者。三是以 地名为姓氏。历史上有郁夷县、郁秩县、郁致县,居住者有以 地名为姓者。四是春秋时鲁相郁贡之后。

郁姓起源较多,春秋时鲁国、吴国、楚国均有郁姓人家。 唐宋后,郁姓繁衍中心转移至南方,以华东为中心,分布于安 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宋元时期,逐渐迁徙至福建、江 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南方省份。明初,郁姓作为山西洪洞 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甘 肃等地。明中叶以后,广东、广西、海南岛均有了郁姓人家, 并有沿海郁姓渡海赴台湾。如今,郁姓尤以江苏、上海、浙江 等省市为多。

郁姓历史人物有郁继善,宋代名医,深于医术。对医学既 有实践,又有理论研究。为当时人所敬重。郁贞,清代女诗 人。为人醇厚孝顺,能诗善画,所画墨兰清雅有远致,著有 《吟香阁诗抄》。郁达夫,作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 从事新文学创作。代表作《沉沦》。

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八十一位。


【源】 ①古有郁国,后为吴大夫采邑,因氏,见《姓考》(17,60)。鱼台有郁郎城(故城在今山东鱼台),即古郁国地,见《地谱》(17)。④西域有郁立国(即郁立师国,故城在今新疆奇台西北),或其国之人以为姓(60,62)。③匈奴人姓。南北朝后赵时有匈奴索头郁鞠,率众3万降石虎(7,242)。②扶风有郁夷县(汉置,故城在今陕西陇县西)、胶东有郁秩县(汉置,故城在今山东平度)、北地有郁致县(汉置,本义渠戎地,故城在今甘肃庆阳),或亦以地为氏(60,62)。⑤清四川成绵龙茂道松潘镇辖大、小姓寨等土百户,姓郁。此姓始于唐,也有明时归附者(72)。⑥仫佬(112)、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变】亦作彧、(17)。【望】黎阳、鲁国(7,21,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浙江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郁姓人口46%。其次河北、上海、江苏等省市也多此姓。上述4省市郁姓约占全国汉族郁姓人口85%。【人】郁贡,春秋时鲁相(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之 武清、河北之尚义及景县、山东之昌乐及平邑、内蒙 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及 泸水等地均有。汉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 略》 亦收载,归 “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 云: “望出鲁国。《国语》 云: ‘鲁相郁贡,子孙因居 之。’ 今吴中有此姓。又望出黎阳。” ② 《中文大字 典》 注引 《姓考》 云: “古有郁国,后为吴大夫采邑, 因氏。” ③ 《姓氏考略》 注引清张澍称: “西域有郁立 国,或其国之人以为姓。” ④又称: “扶风有郁夷县, 胶东有郁秩县,北地有郁致县,或亦以地为氏。” ⑤ 今或为鬱姓简化而得。鬱、郁本为二姓。今鬱字简化 为“”,故鬱姓或写作“”,则与原郁姓不同源。

宋代有郁藻、郁继善; 明代有郁逢庆; 又有郁文 博,上海人,校勘家; 清代有郁松年; 又有郁禾,昆 山人,经学家。



析龟
析
林丘
林佳
林密
林拉厄
林謝
林邱
林間
林閭
林闾
枚柏
果佳
果博勒
果博爾
果古爾
果囉羅
果基
果恩饒
果洛果特爾
果洛羅
果烏勒
果爾吉
果爾敏
果爾齊
果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