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思辨录辑要 清 陆世仪撰 张伯行编

17-思辨録輯要卷十四 太倉陸世儀撰
思辨録輯要卷十四 太倉陸世儀撰

治平類

天無體以二十八宿為體天無度以日之行為度天無赤道以南北極為凖而中分之為赤道天無黄道以日躔之所經為黄道天無十二次以日月所宿之次為十二次

天亦不止以二十八宿為體天只是積氣自地以上皆天一層高一層一層紧一層凡日月五星與二十八宿俱在氣中俱屬天上俱為天體但人要將天與日月五星分别而日月五星有象天無象故以二十八宿為天之體其實日月五星與二十八宿皆為天體天只是氣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皆氣中之物

天氣愈高則愈疾凡在氣中而居下層者其行稍緩氣緩故也再上則稍疾以至層累而上至於極頂則氣愈紧而行愈疾此亦自然之理昔人有九重天之說朱子嘗取之又謂天際惟勁風摶轉即此意予嘗讀遊華山記謂山頂風急人不得站立行者皆依山附木否則吹倒每日都是如此則氣高而愈疾之說益驗矣

思勁風摶轉之說因念若果如此則天際當惟有東來之風無西來之風矣乃天際時有貼天之晴雲或東或西無定何耶意者風與氣不同氣有左旋而無右旋風則東西南北惟其所之耳

天氣雖愈高愈紧然中間却寛和所以生養得許多萬物

惟運旋紧故中間有生氣若不運旋則乾坤毁乾坤毁則萬物或几乎息矣

晉志載黄帝書曰天在地外水在天外水浮天而載地也此言大非水為有形之物水既載天則載水者又屬何物得無滲漏乎天氣也水土皆形也氣能載形形不能載氣

歷家以九百四十分為日法則一度為九百四十分以九百四十分而得四分之一則為二百三十五分此所謂四分之一也大約是三個時辰

天度如瓜稜近兩極者狹近中間赤道者濶

天體至圓縱横皆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算

程子謂堯夫立歲差法貫絶古今又謂今人論歲差只隨時測驗惟堯夫有一定法又謂堯夫歲差法只於日月薄蝕處求之予向不得其說由今思之堯夫亦只是隨時測驗盖歷家算日只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常理推算不便測驗何以不便測驗盖日光照耀其所行處列宿皆隱不能知日之所行某日在某度上也某測日之法只於月之晦朔弦朢上求之然晦朔弦朢亦未能分毫皆准惟薄蝕之時日月或合并或對朢同道同度分毫不差於此時求之則知日行在某度上歲差之法於此可求是亦隨時測驗法非一定法也

中興天文志言歲差自宋距堯差四十餘度循是以往萬五千年後所差將半周天得毋寒暑易位此言大非寒暑之求乃因日之遠近故南至則必寒北至則必暑不因所纒之宿而生寒暑也若如志所言則自堯至宋節氣已當大異矣何卒未嘗異也

天文圖盖天不如渾天人知之矣然渾天舊圖亦漸與天不相似惟西圖為精密不可以其為異國而忽之也

天文左右旋之說古今聚訟儒者執左旋之說而以七政為必不能右旋非也夫天猶水也日月五星猶魚也日月五星之行夫天猶魚之行水古詩有云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豈以日月五星之靈曾不若水族之微而僅僅比於腐木亂草隨波上下且在日月則有薄蝕變怪在五星則有遲留順逆在恒星則有飛隕流墜變動不測豈一右旋之微而不能學者但虚心觀理不可過泥前人成說

天文家有二一星歷一占驗即古所謂馮相保章也儒者欲談天道必合二家而会通之其理不相齟齬始可據以為斷左旋之說於歷學家頗無所礙但於算稍繁耳若占驗家則殊不然占驗家談五星以東行為進為順西行為退為逆吉凶之占皆有明驗若主左旋則凡五星東行反謂之退與逆西行反謂之進與順與古今占驗俱大相反此不可之甚者儒者豈可執揣摩之虚理違占驗之實事故愚以為天文家言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此說較長

天積氣日月五星積精精行氣中各一其性

七政行天是精乘氣非氣轉精

月光借日此沈括之言朱子極取之予以為未必然月雖隂質然亦精氣所為非塊然一物天下之物惟銅鐵瓦石能受光不能通光若水晶琉璃一麗太陽亦表裏洞徹矣月雖隂類然以擬於物必非銅鐵瓦石豈反不如水晶琉璃愚謂月之光月自有之其盈其虧皆月所自為不借日光尚書生明死魄亦一証也

問月光非借日何以晦朔弦朢毫無差忒曰此所謂應日非借日也應日以理言借日以形言

日月薄蝕之說亦氣感也何以必於朔朢曰氣至此而後相感也天之有道度猶人身之有脉絡日月之有薄蝕猶肢體之有疾痛日月必同道度而後生薄蝕肢體必中脉絡而後見疾痛腎虚而齒揺肝盛而目赤腎之與齒肝之與目其形未嘗相見也然而根伏於此眚見於彼者其脉絡同也世未有腎虚而目赤肝盛而齒揺者則非朔朢日月又安得蝕哉

西學言日月蝕為地影所障似亦有理然即以地影之說求之恐未必然日之體猶火月之體猶水火外景水内景内景者受景於内也故月中之景古今相傳為山河大地近以西洋望遠鏡窺之良然今為地景之說者曰日之體大於地地之體大於月故日之光能及於月而月之光每障乎地其所以或障或不障者以其去地遠中間空處多故也夫内景之物其體常虚其照常廣愈遠則被照之物愈少而所照愈廣今夫地雖大於月然月去地遠則地小而月中之景當亦小矣地之周圍空處甚多則月之照地宜四邊俱作圓形而中心一点獨黑譬如高廣大厦繋鏡高梁中懸一球球體雖大而自高梁之鏡照之則球形自小而球之周圍俱見此常理也乃今月中之景不為圓形而作散形或白或黑其體不一又其黑處有直際月之邊者則知地之形未必為球而地之大未必僅大於月地球間隔之說猶有可議也

月抗日而食盖隂以抗陽而得罪也朢而盈似乎抗矣然不蝕者盖同度不同道雖盈而不抗也至於同道同度則抗矣此如后妃然正位中宫與人主為敵體此盈也非抗也如呂如武則抗矣

即日月食亦可識天地間陽貴隂賤之義隂雖與陽匹敵然一至於抗則其體自虧陽雖為隂所掩而真體常存不少損壞然則為隂類者固不宜自盈而至於抗為陽類者亦慎毋自忽而至為物所蔽也哉

古今言歷者無慮數十家其稱善者惟漢司馬遷大初歷唐一行大衍歷元郭守敬授時歷然三家之中又惟授時歷最善盖三家定歷之數太初則以鍾律大衍則以蓍策授時則以晷影以理揆之雖云六律為萬事根本又云易能彌綸天地之道然據其成數以為歷算終屬凑合不若晷影之法以天測天尤為精切所以迄今二百餘年交食之法猶未甚爽也

欲驗歷法合否只在交食然交食只定時刻分數便難假如二人言歷其一人定某日午時一刻日食一分又一人定某日午時二刻日食二分欲辨正之須先定晷刻其定晷刻之法或以沙漏或以水漏或以晷影晷影或隂雲不現沙水二漏則互相參差者有之盖漏本人為非天造地設也此時刻之難也至於分數則三分已上便易識認其一二分之間日光晃耀誰能確然分别即用油盆用様板終不能不差分杪也此分數之難也即此二者孰能定其優劣以此知定歷之難天本動物占天者亦安能毫髮不爽但時勤測驗務使密合於授時不悞足矣

歲差者歲歲有差假如今歲冬至日在箕三度至明年冬至日仍在箕三度其間已差杪忽矣所以然者天行與日行各自不同其間自不能無過與不及但所差甚微須久久積算乃見所以古歷有以四十年差一度者失之過有以百年差一度者失之不及惟大衍歷以八十三年紀元歷以七十八年為近而又不若近時西學歲約一分五十杪不等約六十六年八個月而差一度者之為密也盖謳羅己人君臣盡心於天終歲測驗故其精如此

歲差堯時冬至日在虚一度今在算四度上距堯時約差五十度自堯至今不過四千年耳其所差已如此自堯以前不知几千萬年自今以後又不知几千萬年若約以四千年差五十度論之周天度數不過三百六十只二萬八九千年周天度數盡矣堯夫元会運世以一元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則歲差亦須在周天打三四轉

看蛛網可悟天文圖其縱布處即周天二十八宿分度法也其衡布處蛛網較密舊圖止赤道一圍今西圖亦有三百六十度矣

漢儒談天家多謬至於升降四遊尤屬可笑考靈曜云地有升降星辰有四遊春分時地當正中自此漸下至夏至下游萬五千里秋分地亦當正中自此漸上至冬至上游萬五千里立春後地與星辰西游春分而極春末復正立夏後南游夏至而極夏末復正立秋後東游秋分而極秋末復正立冬後北游冬至而極冬末復正此皆揣摩晝之長短日之遠近以為言不知地之上下星辰之東西有南北極可攷而謬妄若此載之史冊足徵知天者之鮮

宋中興天文志採近世諸儒之論其間固多可採然最舛謬者若如客星一段其言曰天有客星三曰老子曰國星曰温星老子非李耳古之有德行而不仕老而有夀之人國星者國皇也不知何國之人温星者温其姓古之有操行而不仕者三人之精皆為星帝命之為客星錯出之五緯之間其見無期其行無常此無論古今史傳未嘗載三星之名即其立言之荒誕謬妄亦有大可笑者而史官採之書傳引之難矣哉

天官惟占候家最多謬妄此不可不知

漢儒之占天失之鑿晉唐宋諸儒之占天失之畧

甚哉占天之難也魏明帝問黄權三國孰為正統權對曰以天文則魏為正然攷之史黄初四年三月癸卯月犯心大星占曰王者惡之四月癸巳蜀先主殂晉天文志云二石雖僭號其強弱常占昂宿不關紫宫太微然以載記攷之流星入紫宫而劉聰殞彗尾掃太微而符堅敗熒惑守帝座而呂隆破梁武帝時熒惑入南斗武帝被髮跣足下殿禳之而北魏有孝静帝之變晉庾翼與兄氷書曰歲星犯天關江東無恙而季龍頻年閉關此復是天公憒憒無皂白之証也以此言之天道遠人道邇占驗之家豈能一一盡中而術數之士每每妄言其亦過矣

西學絶不言占驗其說以為日月之食五緯之行皆有常道常度豈可據以為吉凶此殊近理但七政之行雖有常道常度然當其時而交食凌犯亦屬氣運國家與百姓皆在氣運中固不能無關涉也此如星命之家談五星之恩仇五星之行與人無與然值之者亦不無小有微驗況國命之大乎或以為西學有所慎而不言則得之矣

占天之書國家例有明禁其所以禁之者正以術數之家多冒昧妄言易於惑人作亂也若夫天道之運行日月五星之晦蝕盈縮星野氛祲之變見則性理綱目載之二十一史全著之矣國家亦何嘗禁而博學之士固可以束書而不讀哉

歷數難而易占驗易而難歷數所争常在分杪之微非理明心細者不能窺其門戶然有成法可按而知占驗則占書具在然以二十一史觀之或同一灾變而事應各異或灾變甚大而絶無事應非心通造化未足以語此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