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端明集 宋 蔡襄

20-端明集卷十九
  端明集卷十九

  宋 蔡襄 撰

  奏議

  論趙元昊狂僭之計

  趙元昊棄其祖父盟約妄為狂狡僭稱大號不臣之迹彰著朝廷大增邊備議者皆謂元昊遣人入朝不從其所請必寇邊郡以肆狂心臣竊謂不然戎狄之心見利則動若元昊欲寇邊當去年未備之時舉衆而來勢或難禦於其時尚不入寇今乃先自狂悖待我邊之皆有禦然後入寇或有何利臣竊料元昊本無寇邊之心但張聲勢欲求中國歲與貨財耳

  論地形勝負

  論者或以西虜之俗善騎射習戰鬭以為非北人之比臣竊謂過也大凡騎軍利平地步卒利險隘得地形之利者勝勢常多趙魏之地千里無關塞之險虜善騎射故勝勢多在彼也今西邊之地自鄜延環慶涇原沿邊三路皆是山險要塞之處此乃步卒之地非騎車之利若以其俗善騎射樂戰鬭則不減北人若論步騎之利則地勢異矣故勝勢常在我也

  論敵騎強弱

  臣聞景德中契丹大舉攻瀛州經二十日不破而彼衆死傷者數萬人南畧趙魏之境所攻下者唯通利德清兩軍而已以北人之強舉國而來又趙魏之地無險隘之阻尚不能必取中國州郡况趙元昊以數郡之卒入險阻之地頓於堅城之下豈能必勝哉故元昊當無備之時不敢伺隙而來但遣使人妄設尊名以揺朝廷之心幸朝廷怯其勢而聽其請此乃元昊狡心能計利害之深者也為國家計者當知其不足懼但審察情偽審於處置則狡謀自破矣

  料元昊擾邊境

  或問元昊既無來寇之心今者遣使人入朝不得如其所請元昊之計其將安出臣竊謂趙元昊必自度邊塞險固難于進攻若大舉甲兵既一敗衂則窮蹙之勢日見坐為中國擒也但必時以輕騎偏軍往來邊地鈔畧蕃部若此不已是中國邊郡之兵不可一日罷去年歲之間歲月之久運芻粟完城寨關中勢當疲擾此虜常佚而我常勞利害可明也臣故謂今來必不大舉兵用偏師鈔擾邊境者此也

  乞通和之後早計費用

  自趙元昊狂悖以來朝廷日日發關東兵馬以為邊郡守備然沿邊州軍自來只約見在人馬芻粟為一二歲計今者增兵與馬比舊必多數倍至於饋運芻粟轉輦兵甲修葺城塞燕犒給賜之費日以益廣若終一歲而計之其費用之物大率必倍多於每歲既邊兵未有罷期則其費愈多臣恐年歲之後必有議者建白請賜元昊金帛與之通和者臣謂此謀非國家長久之計也若元昊削去尊號臣禮如舊朝廷但赦其罪亦不當大與金帛與之金帛是為狂悖而得之况元昊豈肯削去稱號何名而賜之金帛與之通和哉國家遺北人其費不少若更與西虜通和使北人窺中國之強弱而啓其狡心非細事也臣謂朝廷將來罷通和之議莫若早計度減損費用之物苟費用不減於舊日則何以持久而制狂虜也

  論減費用

  臣竊見正月以來發兵馬赴沿邊州郡皆全軍而往未嘗精擇夫全軍而往必有老者武藝不精者此等兵卒皆不可用又邊郡之地多處山險而軍中之馬有老病瘦瘠不堪驅逐者亦隨軍而往若有戰鬬亦不可用也况沿邊如鄜延等山路阻險饋運雖今日中糴糧草皆是本處居民積聚之餘若一歲之後必須外州輦運苟非擔負不可得至是以不可用之軍馬坐費難致之芻粟臣欲乞令邊郡帥臣於已至兵馬中選武藝精者及馬之強者留之其兵卒老弱者武藝不精者及馬之老病瘦瘠不堪驅逐者皆遣至近裏州軍或罷歸之所貴便於供給夫兵精馬強以戰則力倍自然臨邊之郡糧儲可節也

  乞置鄉兵

  或曰練兵擇馬誠省邊郡之糧饋其足以持久乎曰若欲為持久計者莫若增置鄉兵有唐之制天下州郡募百姓為府兵府不過一千二百人外折衝果毅府五百七十四而籍名於官不離其鄉里農隙敎習武藝其餘時則居家有警急則集而守備今若置之不費國家之用足為天下根本矣臣竊謂關中今若召募一年之間可致五十萬人一年敎習足以守備則關中之勢巳強矣或曰今募鄉兵則關中騷動如何曰府兵不黥其面又立名目若折衝果毅之類與兵卒不同擇其鄉里豪武者為總領乘農間則敎習有警急則守城不離其居不妨其業則百姓為之何所苦也若然必有置之術頃年靈武困兵陜西般運糧草最為勞敝至今老人耳目相接往往皆能言之若先下陜西計度轉運糧草往邊次下募兵之制應家充鄉兵特免運般如是應募者衆矣或曰兵散在野則如何曰開元之前不聞府兵為亂者蓋其勢分犬牙相持雖久不為患矣臣今畧陳其大槩國家儻行之乞下臣詳議條目

  乞擇涇原邠寧兩路帥臣

  臣竊見唐太宗德宗朝吐蕃屢侵邊境是時帝在長安勢大力衆大臣如郭子儀李抱玉渾瑊繼總大兵已鎮近畿猶命馬璘李元諒守涇州張獻甫楊朝李晟守邠州郝玭守渭州分扞虜勢是邠涇兩路自古為西虜之扼而長安之所恃以為屏蔽也今之事勢與唐不侔而涇原邠寧朝廷命帥雖以永興延州二帥遥領西路安撫之名萬一邊郡有警豈能遥制事機應變以破虜乎臣請邠涇二路當擇帥臣使其勢若鄜延環慶之重勵兵訓卒待虜之至而破之此制勝之術也

  乞立邊帥等威

  臣聞主兵者權不分則威立威立則令行令行欲上下順從無敢違悖乃可使之赴敵也唐肅宗遣郭子儀李光弼率九節度之兵討安慶緒但魚朝恩為監軍而不置統帥兵權不一議謀不同故無成功也臣切見沿邊都部署鈐轄都監等官品雖有高下其實無所統至於論議兵事各出意見主將不能自决此權分而將不重將不重則令不行也又見帥臣所統之官若巡檢寨主等請見主帥率用賓客之禮豈有軍中而無等級也臣欲乞自鈐轄而上於主帥皆當用參佐【闕五字】於主帥合【闕十五字】乞依附階級條立新制所貴兵權一將威立然後可以制敵也

  論不利攻戰

  或曰前所陳沿邊地形之勢勝在我其利出攻乎曰出攻未見其利也何則我雖有地形之勝而西虜之地亦多險隘是皆地有利但為客者敗多而為主者勝多耳今若興兵出攻且西虜地無水草又飛芻輓粟崎嶇山谷虜必深遁遠去我若進攻虜必遣兵依險設伏絶我糧道進則不得攻止則糧不給退則必有掩襲之兵此出攻其利少也或曰既不可出攻又不可通和但增兵守邊繁費轉多虜何時可破乎曰若邊郡帥臣能設計謀誘之使其來侵而敗之然後元昊可得而制也此最為上策

  論契丹遣使之意

  契丹舉兵征元昊以助中國仍責以刦畧之罪或曰二國互相疑貳勢不兩雄必有釁隙臣謂契丹與元昊久矣親好元昊為中國邊患若與契丹結隙則腹背受敵元昊黠賊豈有如此失策假使契丹凌辱百端元昊亦卑屈而就之必無目下結隙之理契丹今日之謀主於自邀通和之功耳

  論絶元昊通和其終亦戰

  契丹既請中國與元昊絶和既而必以元昊歸順又請中國與元昊通和度中國必不能拒之既和之後【闕】馬皆當鴈門之北頓而不解遣使一賀如何【闕】 遺金帛則曰犒軍之資也或求歲與之或請通和朝廷何以給之既非言詞理道可論是非直以兵勢相臨必戰而後巳臣謂從契丹之請亦戰不從亦戰

  乞拒契丹之請

  契丹今以兵助中國討元昊偽為善意朝廷若不從其請契丹必以為詞又駐兵雲州正當鴈門之路或便盟好即為邊患河東河北必為大備或曰契丹今在雲中只是帳下兵馬不曾點集他部非必大舉臣謂元衡歸既得此事端傳檄而起不踰月而大合豈得不為害哉患在目前若拒契丹則當速為備

  乞拒元昊之和

  元昊非久必有使來若更有所求而因而絶之若無所求奉正朔正名分貢方物相續而至朝廷以何事拒之若以契丹之故而拒之相次乂以契丹之故招與之和元昊中國之言足為信今既絶和元昊必以重兵宿麟府之間既防契丹又窺河東以輕兵出陜西沿邊州郡朝廷不敢輕移陜西兵馬河東一路不增兵則不可以守增兵則糧運難繼不戰已困况乘時觀隙奔突難防非細故也

  論拒二敵皆為邊患

  或曰今拒二敵皆為邊患何以處之臣謂校輕重之勢執理道之直者行之然沿邊兵須備然契丹一舉我軍未能决勝則人心揺動中國之勢十去五六况元昊之和未决契丹以兵脅之二虜通謀元昊當陜西契丹當河北合兵而出河東則中國所備者衆而兵勢分此天下至危之勢也

  乞大為邊備之要

  或曰契丹事宜如此朝廷應添兵副擇將可以禦之臣謂不然不去其弊不求其要兵多益分危事也臣所謂求其要者一曰變軍法二曰委兵柄於必戰之人三曰擇偏禆於行陣四曰去無用之兵五曰分守兵與應兵為首尾救援之勢六曰擇要害郡縣之官六者既修然後可言邊備若因循舊弊未見可勝之期此方今至急之務也

  端明集卷十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