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书留书 明 章世纯

3-四書留書卷三
  四書留書卷三

  明 章世純撰

  論語上

  學而時習

  精神者物之欲有附者也不得所寄而任之則泛濫流泊而無所歸寓以非處是自擾也惟麗之於學則常樂其有以自行而復有以自安其往也皆有所欲於前而動故常悦也

  有朋自遠 節

  水流濕火就燥皆有樂也其為樂也不以情受可知於其形故凡同類者皆未嘗不樂也形氣體性盡有以通矣

  人不知  節

  有求而不得必復之以愠不愠者求心先亡中有足恃而外無可待則大已小物而能藴之以裕矣

  其為人也  章

  愛取於親可以及䟱敬取於尊可以及卑親者愛所自多尊者敬所自甚取於所多可以分少取於所甚可以分薄

  愛其親未嘗敢曰吾仁其親也敬其兄未嘗敢曰吾仁其兄也故仁者方於道則為尊方於孝弟則卑末矣舉尊則卑者以聽得高者則下者從流也

  巧言令色  節

  誠者常厚厚者常愛偽者常薄薄者常忍理之相與每以類來聖人論之於其類也

  媚人者不愛媚人者取人也仁者與人也取與之為道也背而去也情之爭者也

  道千乘之國 節

  守事之吉凶者敬也守物之心者信也養國力者儉也使遠者能來止者能安仁也國功舉而衆不知勞者令節也五者治之所必由也

  慎終追遠 節

  沒而不懈民得之以敬存矣遠而不忘人得之以修近矣力行於人情之所不足所以至仁之盡也

  禮之用 章

  先王之制禮也綢其文章多其物用煩其拜跪周旋之節此無何也使父子有以親也兄弟朋友有以愛也君臣有以安也是故仁以為之始樂以為之終仁者道之相愛者也相愛相敬者禮之所以來樂者道之至歡也歡忻和悦者禮之所以終兩者本與末之所要也有此而禮為利於天下無此而禮為苦於天下先王之道所以美於時者其為小大多少之節皆務以明此意而止所以其故可論而其效至於治平也由此言之禮之所貴可知矣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賊殺謂之人害禮者修接接者修和物之懷情資以愛己禮使貿易為施往復其數交為除道是故父有孝子子有慈父兄有順弟弟有誼兄臣有賢君君有忠臣得類而歡失羣而悲者此禮之所求也

  上古之後殃起人害人羣則爭懷私則詐矜詐鶩爭則莫可相存聖人為之辨其父子君臣通其人道美其會遇厚其報反綢其文章其於己也曰損之也其於人也曰益之也所好以同人所惡以私己使智不用使愚得安使強不用使弱得安使衆不用使寡得安盡使慙其爭具奪其爭實物豈非不足也相讓而餘財勢豈非不足也相讓而餘勢引短為修制乏為贏故財有不足欲勢有不足貪然後作而言仁止而言義交得其樂而衆而可歡大亂不生天地無咎禮之化也

  貧而無謟  二句

  貧者寡有寡有者氣懾富者足物足物者氣隆此為物使也貧之謟必於其富也驕之加必於其貧也此為人使也故失志亡精人與物俱役之不得有其天

  賜也始可 節

  詩者意象以為言是故常寄物而論之得其意不取其辭斯能以影響相收矣故詩之有比也如易之有象也易之辭有寄一端而言之者矣然所寄之一端雖其指事為期而易實以為象也人盡以其事求之則其說將盡可通故其在辭也同於其在畫也隱顯為異耳子貢之所通常情之解矣孔子美之故譽人者前之前之使有及也訾人者却之却之使可受也

  道之以政  章

  德禮政刑四者先王所以用天下也進之於治而又坊之於亂與之以有適而絶之以不得行本末以相全然後民行有一而治及於久雖然有善以内之而民得其利則絶不善之具固設而不恃也今也無所以致之善而民未有處矣則過而之不善者必多然後逆以奪之此所以上勞而奸不勝何也民之入不善皆離於善而後及故可以本禁而難以末勝也故上德仁也上刑暴也上德操始也上刑操末也一適於治一救於亂則其效也

  令民之道設於所好禁民之道設於所惡德美不見民未有好也民未好而令之是令以不好也德美不見民未有惡也民未惡而禁之是禁所不惡也民好見可以加令矣民惡見可以加禁矣以令從好以禁從惡猶隨之也

  吾十有五  章

  善學者因其時十五志學因其時進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因其時強也六十耳順七十從心因其時休也得時之學人事一天事二

  三十而立

  凡有為而不成者皆以不立有道於此知其當然矣推而行之又不可以必終非獨吾意之進退也以天下之情為不可逆則不免舍己而與之相循遷而合之者亦有矣故其事常需於血氣之定而待於頑而忍之之已久及於血氣之定天亦資吾事也頑而忍之之已久則人情己意所與拒者多矣然後有以自堅是以為功之難久而後得之也自是而往行於易致之途矣

  五十而知天命

  人不知天命則以天下事皆力所能為如是其爭之於時勢也必力其求之於智詐也必深則仁義道德有不能安守者矣信之其命則無求無憂無求無憂而後安然自得於正大之理所以從道甚循也夫天下豈盡不知命哉其心猶有疑也心猶有疑則亦不知而已矣雖以聖人必心定而後達歷久而後信心有以漸逹於利害矣然後能付之造化而所見於世求而不得者有矣不求而得者有矣而後知天命之必爾而不存或然之意

  六十而耳順

  耳順者何也不逆所入也天下之說多矣有一者以受之則多而相安正倒反覆而皆有以交通故無逆者

  視其所以

  物之動者未嘗無故聽其言也何謂其言也視其舉也何謂其舉也一不可得以二相徵二不可得以三相參

  觀其所由

  或悞有過從他得過或悞有善從他得善木高於山不審徒以譽木雨發於地不審徒以功天未知所由也

  周比

  小人不能以有餘包人情窮於大君子不能以微至入人情窮於小二者所長難使對易

  學而不思  節

  凡學者恃有所主以收之無主以收是自亂耳不足以相益也故曰罔言莫適從也思者以意逆物也事之始為是非其末為利害今以意期是非以意中之是非期利害而非得成事以相觀也志之為是者豈或不非志之為利者豈或不害哉其為危甚矣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說之異者足以相濟不必足相傷也知其一端不知其他端徒以異已而攻之失其所濟喪己之利矣攻之而說不得成敗人之功矣為學為治皆不可也

  鷄鳴狗盜智者猶或存之為有濟於一旦也故善用道者不棄惡惡且不棄况或俱美者乎是欲有天而無地好山而憎淵也

  知之為知  二句

  事有以知其必然則為之為之有其功矣未知其必然也則舍之舍之免其敗矣所為而成所欲而得則雖所知者少然而全於知之事也知之為言成敗以為功以必然取事舉錯雖少必得功於事矣以或然取事舉錯雖多必不得功於事矣必得功於事雖無餘明必以為明者也不得功於事雖廣有明必以為無明者也

  舉直錯諸枉  不服

  將用是人也君之言曰此其賢者與天下人之言曰此其利我者與去是人也君之言曰此其不賢者與天下人之言曰此其害我者與賢不賢之見必寛矣利與害之見必篤矣故為人君者當得民之情而用之

  人而無信 節

  物有任一節而動全體者信是也譬之輗軏車之一端耳而車非此不行其任物不若收也其巧不若軸也其多力不若輪輻也而以其小而拙且樸者有功故君子有尚於拙且樸者也

  輗軏者先車者也車體在後輗軏先之牛馬得之以親車信亦人之先事也未至乎物之質而信己先之物然後得恃信以任我

  殷因於夏禮 節

  王者受命更制將以新耳目厲民心變革者則有矣然而不及大端其大者千古無更焉非智不足勢不可也然則雖復百世猶相仍耳何不可知哉

  聖人之不變於天下者二天定者不變也習已堅者不變也從其必不可變因為明之天下皆謂我道自然也其變以新民氣也民新所事則速起所因多於下所變多於上本常靜而末數徙

  人而不仁 節

  禮所以效愛也樂效愛之盡也不仁而愛亡其所有者殘忍賊害而已物必苦於所反使肆者為敬則敬之害身也甚於桎梏使戾者為和則和之苦人也甚於柴栅以不仁與禮樂同器而居互相害也禮樂如不仁何不仁如禮樂何

  禮與其奢也寧儉

  草木之生樸實專厚者以為本華蔓以為末故從本必寡從末必多從本必樸從末必縟自然之道也禮與其奢也寧儉行禮而儉者是獨以其本行者也據於所行以著所存

  曾謂太山  句

  禮者人之所立也神亦愛其節故人道是非於神一也不義於人不祥於神矣

  禮後乎

  先後者本末之所生言本末人之所不喻也言先後則易喻矣代本末之說以先後先後之說著而本末顯

  或問禘 章

  先王之制禮也高大多遠少卑近小皆使相從小使及近大使及遠尊使用多卑使用少王者凖大為遠故禘始祖自出之帝自此以上以不可得知也將必生於天故以祀天盡焉如是者將使如立長竿衡之得廣竪之得高高廣之量不相多少也禘自出帝不及始祖以下何也以為不可得詳也以自出帝及於祖禰相包以舉耳物之不可全掲者以兩掲本末為全故祀自出帝者中心愛所不及敬所不至以著高遠明禮體矣故祀天地以包鬼神舉上世近世以該本統皆王者所以為全也如曰愛敬之極用則道不限情之所有何以說於諸侯哉其為治天下則何也曰通氣於自出帝以至於天則萬姓或且同源初為一人所產别生分類至於氓民皆未可知即不可知其統生於天必可知矣然後四海之内信為倫類以自出帝之愛愛之而仁義為有本故禮上世以至天者王者仁天下之大端也

  淺者深者之所已過也粗者精者之所嘗歷也聖人之道精而深者乃至幽冥祭祀之事知已經於諸明而後至之是故探其氣與魂之說而盡其送與迎之情知足以知此仁足以行此則天下之事皆較而可識也禘者屬荒絶之親非能接之以觀衆也人難敬而易愛也天下嘆敬之能遠知愛且不遺疏也故動衆有道舉一端而天下之心先至者動道得也

  祭如在  章

  隂鄰無鬼鄰空鬼之欲亡也久矣祭祀所以留亡也隂不得陽靈不久存閴其遂亡矣精意之往叩於虚空動激其靈使尚有也不祭不敬使遂亡也其滅魂也何辨非殺親也此過其棄尸矣故不知其何鬼之壇也操帛執牲而衆者神必靈矣人之錫精者多也不知其何世之家先也牲帛不至必不靈矣強魄則廢為厲矣

  君使臣以禮  二句

  上之行於下也易於與人情難於與人禮下之行於上也易於與人禮難於與人情使臣以禮君行其所不足也事君以忠臣行其所不足也

  管仲之器 章

  嗇於出者錙銖之處足以存其心小者之智也守禮之儒斷斷而行不能游其外小者之法也然言儉大道不廢言禮通識不廢則不可以塞乎小之說也小者雖奢亦小耳雖放於禮亦小耳反而言之大者雖儉亦大耳雖守禮已嚴亦大耳然而夫子所刺於仲者必有所指於一事矣己傷之而不竟其說猶為賢者諱也

  管仲治齊存先王之道制時勢之節稱仁本義以修其功不數年而桓公之意通乎四海三王以下未之有也孔子譏之必以魯故夫反常潛存蔡陵寧慶父之亂施德有殷惟遽朝其君也德自食也矣故孔子之譏管仲也猶其外楚也

  不仁者不可  二句

  不仁處約則不堪於物不仁將因約而用不仁而處樂則不勝於物不仁將因樂而用如蓄病於身風雨晦明皆足以見其病也惟病者異耳故先王之制富貴也使貧不至於懾富不足以驕所以坊不仁也君子之為其身也貧使無謟富使無驕所以自坊也

  富與貴 節

  人之本來惟貧賤耳備於物者之謂富衆奉之之謂貴富貴者自彼而來翔集其身者也是故得失之名可以稱之貧賤復我所非得失之事也然則富貴雖義亦已外矣貧賤雖不宜亦已内矣貧賤而不以道者此豈我哉人之處我非也君子亦安能代人辭非也

  貧賤者人之質也富貴為我陽貧賤為我隂物故墨墨日月照之嚖然有耀耀者彼也耀去復我所可言得光失光不可言得隂失隂復我質者得失之名不載焉

  我未見好仁  章

  好惡者所以任仁之力好以進之惡以厲之不得好而能自前者未之有也不得惡而能自強者未之有也

  人之過也  節

  事有餘於其平分而後過生於其過也知其平分之已足也有德厚而過之有志已猛而過之其為有餘一而已矣

  能以禮讓 節

  凡道之能立皆由其君獨主之而以多事興之周之道尚禮故君臣盡心於為禮法禁號令刑賞進退異作而同極故禮教遂行而國治安秦之法尚力故上下盡心於作力法禁號令予奪官爵亦異作而同極故其力教遂行而國燥戾由此觀之國無定道民亦無固行在所盡用而已矣夫為禮不得禮者上之意未專從事者未篤也

  不患莫已知

  不知賢之所來者從人求賢也知賢之所以來從已求賢也故有修義於國入鄉而棄之修義於鄉入家而棄之修近恒不若其修遠

  夫子之道  二句

  天下之來者無已不可無執而應也有執而應而所執非要則卒然而加而常不得其所宜用蓋物之多者足以亂我之寡者有不周也故古之聖人皆擇其通者而居之堯舜之執中孔子之忠恕皆其術也中之說擇於我與人所並得於其間以取宜恕也者知彼以其已者也人我者道之所加也而或出其中際或于已取通則亦一而已矣

  天下之物皆行其一以得志於物以一御雜曲得其宜終身不盡若不宜者則又不宜也

  喻義喻利

  聖人之治天下也使利下義上下其利使小人為之小人為力力為利利成足以養於上矣上其義使君子為之君子作智智作義義成足以教於下矣利下使可上也利不可從上下也義上使可下也義不可從下上也利下義上天下治義下利上天下亂

  見賢思齊 節

  不知人以己為度所俯所仰其高與下也不知己以人為度俯我仰我其高與下也

  古者言之  節

  凡言者非論古之事也則今之事也夫事豈獨在古與在人哉躬亦同之言彼而存我其中躬所未是不敢輕言是矣躬所有非不敢輕言非矣此不得不訥之術也

  子謂子賤 章

  取智從上取力從下修智業則親賢士修力業則親庶人取之所出易為得也

  吾未見剛 節

  人有欲則利害之心明利害之心明則不自斷於非是之塗有欲則有私有私於一旦則懷愧於心而無以自振於來事此二者皆欲之所以害剛也蓋行義於一時皆有異時之心以奉之己不正者以加義於人實難及其能行義于己者亦其無顧於後也

  我不欲人 節

  人有好惡所據以知人之情奉好惡之物不能兩也來而利者或往而害矣則其事之所之常至於相傷好惡之心重是以不能適人之心也

  夫子之言性  二句

  性與天道道之所本其來居物之先然物所得用常不及也故其教又居物之餘人自力於可行之事則性與天道知可也不知可也故夫子少言之

  令尹子文 章

  忠者一節之心清者一節之行處道之偏不足以當全者之德也况在偏之中是非之數猶未必足乎故曰未知焉得仁

  邦無道則愚

  晉以私憾誅於衛將不可以為名且亡之再亡之於己亦己足矣成公之罪固未至失國也然則晉之事必可前知其所至矣事之前知其所至者可無為以待其所定任之是也爭之非也武子所以得聽之而不爭也

  怨是用希

  見刀戟不懼也有操刀戟者而懼矣戟鄰手手鄰心戟固不可使有心戟於此有心物故畏也物所畏莫如心物所怨莫如心有心則害有意則殘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心亡其中也惡不以心故無滯惡

  十室之邑 節

  聰明者所以見理之質也忠信者所以任理之質也有行之之質而不足於明則不視而履耳其不䧟者幾希故待學而全不學是以其樸終也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

  簡居道之一偏得敬則其全也不得敬則其半也簡居事之一偏可以行之其民也未可行之其已也

  居敬行簡

  物者偶而明偶不均名不正名不正道失分也簡者煩偶也敬者忽偶也求簡者除煩求簡除敬是失偶也侵忽之實害簡之義也

  理之似者相為來相為逝求簡忽亦或應之憎煩敬亦或避之善者使敬簡兩存存之以異位者無傷也故簡之分在外在人敬之分在中在已

  三月不違仁

  顔子主德治其義理終身樂之季路冉求子貢之徒主才治其事數終身用之仁義之術取為濟飾僅有可矣不事所不用以敗其所用貪名而亡功

  賜也逹由也果求也藝

  三子學於聖所學同所成異人固以内性為度聞見雖同取資各異性達者所以得畢以資達性果者所得畢以資果性藝者所得畢以資藝天雨降水澤上橘柚取之為酸薑桂取之為辛華取為色核取為堅各成其事及其所長既就終身用之故才必行一行一則盡利獸者趨鳥者飛俱極於山所至一也

  不改其樂

  性樂不憂性憂不樂善樂者物俱樂之善憂者物俱憂之辟物若火暍人先見熱夜人先見光貧賤之為道也一實二情能樂樂者能憂憂者

  今女畫

  盡所為於事矣然而不舉則事量有餘己之力不相中也未從事而意之則力之有餘不足安所取數哉不能得之心託而謝責者也

  女為君子 節

  儒者以衣冠相貌耳然而不得其所為行及其行之則有為堯禹者矣有為桀跖者矣其從事為文則禮樂詩書耳然而不得其為心及其為心則有以詩書禮樂為義者矣有以詩書禮樂為奸者矣

  行不由徑

  正而成者常難邪而成者常易邪而成者以詐資其事也今雖得之人得以譏其由來後亦不復也故君子不以從事

  誰能出不 節

  天下之必然者不可不然者也故出入必以戶非是塞不逹也作事不以道亦塞不逹也犯所塞而行則事物之勢將害之矣

  文質彬彬  二句

  直行所志謂之質節飾為觀謂之文稱以美辭輔以物采緩以留止其蹙詳以丁寧其情皆文之物也有文而質可以久無文而行質質近鄙鄙近粗粗近戾戾近亂而禍生於亂矣文近偽偽近詐詐近賊而禍生於賊矣二者之來不適之過故文質之道所以為救也

  人之生也直  二句

  人交相託者也得其人之直者而安焉安之則從而利之所以同生也罔以詐物物不可安不安而驚其情乃相與圖矣己寡物衆衆之所圖不免之勢也然而或免幸之道也

  中人以上  節

  言人所能知則言入其中矣言人所不知則吾言處其表矣量不適而強相加是非為彼言也以吾言也信吾則害己之故信己則害吾之說進退不能矣

  務民之義

  聞雷霆者無遺聲視火燭者無遺明以此聰者聲資之聰也以此明者色資之明也借可於彼成能於此物可以然而我能然也非我能然也

  智非有質也附物而見所附者得則智矣所附者失則不智矣舉義者得智為之在彼兼之在此二道相須

  敬鬼神而遠之

  不信鬼神則人道無甚可嚴之事信之已甚則禍福奪於是非夫鬼神者亦得人之心而用之也鬼據人私則鬼為邪是使進失人道退失鬼貞也

  仁者先難而後獲

  先無所難易者乃非仁也後無所得則所作者必非所作也先有難後有得足據其為仁矣

  凡為仁者受者所樂施者未便也所以未便環己之慮多必以理奪之奪而私與爭則果行黽勉意不易必也心不易可也故其事為難先者所以勝難也後者所以存得也存得以慰其心故其難可忍

  知者樂水 節

  凡人之大體性之所長則以責物物有與同則欣然向之至與無知之物酬酢違順亦行其中喜方者遂惡天圓此豈可以理論哉故所樂者性情之見精者也

  知者樂

  智者舉事必成謀慮必得事成慮得則心歡之事不成慮不得則亦輕置之輕置之矣不存其心不宿其意則亦無與矣

  仁者壽

  動所以徵物之生也然動不已則速盡生之節安遲重固少所用而多所留相延之術也

  仁者愛物愛物不殺不害不殺不害則氣不慘氣不慘則神不泣神不泣則氣和氣和則形安氣和形安則生者不去凡生者動也動以著其生動非有得必且有費氣有費形有費神有費液有費動之大小費之疾徐必稱也靜者費寡留多後有所贏故壽也

  木之化也為死灰何以至於是也光之費甚焉熱之費甚焉氣臭之費甚焉光熱氣臭非有隨而贈之者也何以不至是也

  井有仁焉 節

  仁者愛人愛人者推己為人而均之愛人而棄己是不同己於人也愛己者愛愛人之人也愛人而不愛愛人之人是小害大也以小害大者不知物類者也

  博文約禮

  詩書之載皆適見於事而論其故是以雜而無方不可守也而可覽之為無窮禮之所設必設於一一事而與以一體其事方矣於是守之守者亦資可守者而成之也

  博物則見物衆未嘗不崇浩大也未嘗不美變化也未嘗不薄繩法也故博學多智而輕制者棄行之先者也其待禮也急甚於朴鄙塞狹之民

  智欲大以有餘全行行欲近以不足守智智與行天地之類也

  中庸之為德 節

  道之居中者四方議之皆無責焉故其道可以為常然而若不能者常物之動不過而行意也則却而行情也是以出入者二而當者一二者固多一者固鮮也常人所期名實以為域動意於名必以奇行隨之名不足欲則樂處實實者自謀必以利隨之如是則必以苟汙隨之故中央之地常曠置不居居者兩末之端也

  述而不作

  物之利未盡聖人作而足之作於不足之中舜禹而前其功也作於有餘之上周而斯羸矣羸者引物情所不至訖之於其末人心所以無餘也

  述而不作所以隆古人隆古人而後可以嚴來者之心使從教謹而守之馴

  默而識之

  道聽塗說德之棄也夫暫然得之急於為言者非以明人也示己之知之而已不言而自存留之胸中著之心本異日有作也舉以應之而己

  聞義不能徙

  人動則行欲故欲之於人常為故舊裁欲者以義義自彼而來於己新矣必於故所而往遷之

  據於德依於仁

  德者義也仁者愛也義以存已所以固其志仁以愛人所以安其羣義無可以不義之時事之竟可守者也故曰據於德仁有難可盡仁之事倣其意而行之而已故曰依於仁

  德隂也君子守德以御己節己以奉仁仁陽也出而包物者也故義者仁之事義薄而奉仁者寡

  不憤不啟

  教者必得學者之心以為其地有施無受則入之不精居之不固言止而響散矣

  子於是日哭

  哀之至於樂也中有途矣有其平者而哀樂為之兩未哀不即樂者欲令其中猶有平者也夫急者以與哀紓者以予樂故樂可驟哀哀不可驟樂

  必也臨事  二句

  利害之懼甚則計之也熟計之也熟則多利而少害所以能成也

  富而可求 節

  辱身降志必非人之所好也有欲於前姑抑心以濟事也事不可濟柰何不自尚其志不自徑其行哉有生之情亦皆好自高耳

  加我數年 節

  易以隂陽寓人道人之生世萬方之事不可先而處矣寄之爻以著之為之吉凶之辭所以責六位之是非也是故於彼論之可以知我矣於其終而懼之可以危始矣夫避凶者去非之道也求亨者存是之術也吉凶之謂占是非之謂道致己於道而無過矣

  好古敏求

  容成胡曹后稷岐伯皆聖人之才然濟一而止不得其兼及至後世物積理備聖智相累記籍為會而以世相藏故世有兼世之用而人有兼人之才記籍存之誦數貫之順而得理坐而致衆故務學者智士也務思者愚士也

  二三子以我為隱 節

  教人以其行不可行者非人所得用也所可用者盡與之不可用者已無為焉人亦無為焉聖人不道也道之在天下者多人之所得用者少所得用者措動之理耳不離所動居然易盡矣聖人無餘道道無餘質以為有奇者妄意測度耳

  子以四教 節

  有經有緯有節有數謂之文事有文則動而光矣行而成之其道可尊其效可樂謂之行士有行則名譽立矣著心無遷言不失一謂之忠信忠信立則行有質矣四者道之本末也

  聖人吾不得  章

  天之所與非人所冀也人之所為者人之所可冀也氣之至精得之於人謂之聖人至厚之氣謂之善人二者生而有之人雖有力不能得之其生禀故君子不以天性責人然自力其事可以致之君子矣自固其性可以致之有恒矣二者可求於人君子之所責也

  聖善天生而有之也冀天則不及君子不責人以天責人以人不為君子是不修也不存恒是毁樸也二者不係於天可自為之

  多聞擇其善者 二句

  寛而後見物在我不知也在彼則知之故見聞者藉外以論也處而之始者不足以見末觀成事而本末全矣多聞而擇多見而識此成事之積也

  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物於此非必害之也期以害之則害之心發之也必疑是不速至之心也有物非此非必恩之也期以恩之則恩之心發之也必不疑是其速至之心也

  若聖與仁 節

  物之無形為質者則能不能無明所能不能無明所而恐於不能也則不能之形成矣欲得之物而見不能之形所以求之果而為之盡雖終身之力以相隨猶不給其心也

  丘之禱久矣

  有求於物必順所求者之事而後得之鬼神得善而神其行福之權是有樂於善之氣也夫君子行善不輟當於神之權矣故其與之也順此所以禱矣

  君子坦蕩蕩 二句

  君子得理以止其心理所不與心不求也由理而至者雖失可安是以無憂小人不得理以自止所求無窮煩苦甚矣來於前者亦多逢其所不然及陷乎險中而更以力爭是無極也故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三以天下讓

  曰天下者從後為言凡美之辭也溢故舉後以目前著於大也三讓而後可太王不與也太伯賢文王聖太王有疑焉故不遂其讓迯而後讓成也

  三讓不得繼之以迯則太王固不聽其志也太王才用越遠志度有餘度可不賴尺寸之資足自建土太王不遂知也英傑之所期豈可測乎承志其父慈其季子又不失己之能事才德兩致俱為世絶矣

  恭而無禮 節

  節物之動莫若禮人所不足禮引而致之其餘分無涯禮損而止之物節而可適適而可久過行不率為不適也

  正顔色  二句

  言非色之物近信者信之類也色而安閑重固者此信之類

  信其色而與物接不增加也增加則過正物不可近是我以色傷人之情也

  一曰信其顔色使色喻信於人也色安能信使不能信者信亦寄之則信足於體之甚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

  人心小狹則不容物不容物則不行愛愛者有餘者之事也凡為大之事必常張之一張而止有前而無後則大者有盡一為愛而己怠也故曰士不可不弘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之仁也一匡天下管仲之仁也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之仁也私妻鞠子小人之仁也仁之長短大小豈不以量哉大者取大仁焉小者取小仁焉譬之若物載者必大於所載乃能載也

  興於詩

  詩者誦之有音繹之有義音之在口和成於心心和而意生寄於其義而動則往而不可止矣

  立於禮

  人無自立之力則託於衆所服者以載其身恃物不侵而為固以強加人人必逆之以禮加人人無拒者人不拒則我得行也我得行則我不奪也不奪之謂立又禮節其私私不在心氣志日起形不惰者氣不稚表裏俱強之道也

  成於樂

  樂者所以安禮也禮強人心樂則順之故聖人使以樂為禮以樂為禮是使以順行強也順者既勝則安其所強而無難至於信心自然不入於邪

  禮人之所畏也畏而不安久則去之不去亦非己質也聖人制樂以和禮樂之音聲禮之文辭也樂之俯仰禮之節趨也習於樂者通樂於禮而禮可安矣安則化化則天

  民可使由之  二句

  人務其知則行之者常薄聖王治天下使民心於實而絶之於虚以安俗而靜治

  民之俊秀既已為士其餘皆朴魯者也可以責力不可以責智由狹智博由止諸其所而已矣求虚索遠相與於辨說失事忘功朝野不養責知之害也

  篤信好學 章

  狷者之為一行其誠為學斷斷爾也為守斷斷爾也出處進退斷斷爾也舉事則以恥防其後不求人得而常求無喪以其堅小行於天地之間

  信理守道之士方以與世潔以存身求得其心不易於世行於富貴貧賤之間必以其確然者也

  關雎之亂

  先王之道必美其終美前而薄後是退物之情也薄前而美後是進物之情也先王作樂始必固而留之致備於末以善所歸使聽是聲者其心前而不却升而不降滋滋乎逹之高也

  狂而不直

  物以其短者長直信謹愿人德之美也天以與狂愚無能之人用其短以擅偏德之盡

  巍巍乎舜禹 章

  所貴有天下者以享其奉也不享其奉則物於我何有雖其在身猶無與耳

  大哉堯之為君 章

  可數者少也可度者小也興物既多則計數不及矣拓體既博則為辭難似矣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此槩畧彷彿之言也槩畧彷彿之言未定之言無竟之言也故曰無能名焉

  文者禮樂之物禮樂者事之光也功生於事事究而功成故功者事之報也此二者皆物所公見也物公見者皆可目之以其質惟聖人之興事也多則文具而繁功盛而廣名不足以具之矣故曰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子罕言 節

  始者聖帝明王之教率民敬務而從天嚴天而尊之依天而親之為天之所為辟天之所責當此之時道從外建自彼正我是以各取一則以為分散而不統及至孔子子思孟軻立端建旨率民反已而從人其本教曰仁其言曰仁者人也仁人心也以仁正人之名而持一以為統以要衆道之會雖其義理之嚴人所勉強奉教於不及者亦以為己心自有之端推而及全以為仁之他條而聚徒而說之援天下之人而語之故仁者孔子孟子之所以立教也孔子以立教而其徒猶有日侍而不知曰子罕言仁是苟不能知雖近亦終不知也又何怪乎天下與來世哉

  吾何執 節

  名之所生生於其少多者名之害也物隱於衆章於獨執一者示天下以易見天下可以號而目之

  子絶四  節

  意者心之期物也未有形也而先期之己意章而物形去矣失事之本也凡言斷者所以用不然本不然而以力横加之斷所以為功然行物之勢而不用其自然雖成而所傷者多矣固之為道也為堅於事也堅者在於一方而餘方羣敵之則無端之爭生矣見己於世謂之我夫措事因其來而進之因其去而推之則事成而我不存一於其物故與偶者滅也與物有二别於物而我見故有我者用物之不循也此四者賢人之所以拒於世以自全聖人則無之無之而盡曰絶

  毋意

  心在於我用之在彼使物如日使已如形使行如影日照生影斜直正反饒減進退有自然之妙形無造影之煩影無裁制之苦故意者道之賊生之殘起物情之利害立吉凶之兆域皆必由之夫四方無主也表東而西亦立期南而北亦生意之為禍福亦建矣正之為是非亦成矣使禍福相由而生是非相隨而至者皆意之過也

  文不在兹乎

  天者聖人君子之所恃小人之所畏君子恃之恃以己之素小人畏之畏以己之素

  君子多乎哉

  物之衆多者必小者也其寡少者必巨大者也多不可惡惡以其小寡非可貴貴以其大

  既竭吾才

  才也者智也智以緣物智短則所能緣者短能緣者短則所緣長矣過而相予故高下生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才處短而道得長也

  智之有為謂之才知不至而才窮才事者相為量者也才過其事則有餘之形見於才矣才不及事高大之形成於事矣

  譬如為山

  人無強志則怨尤萬物人必曰我無不為也勢不利耳故勢者退事者之藉說也有勢則無人功人功立則勢不著人勢者不兩明者也賢者之生功也能作無有夫作無有則物不得而功之物不得而功之物固不得難之也故勢無為焉

  待勢而便者己之力未全也有人工者無天事能逆物之勢而用之雖莫為之基必獨進也斯正於其為進也矣斯全於其為吾者矣

  匹夫不可奪志也

  志之所設必設於死亡貧困必之於生或能殺之必之於富或能貧之必之於死未有能使之生者也必之於窮未有能使之富者也故能使天地之權窮帝王之勢廢者必之死亡窮困者也奪之名行於有不行於無期之為無奪無所行

  不忮不求  二句

  有餘而忮處不足而求者萬物爭於平之趣也雖賢者不能無但有以易之使吾之所欲平者不在此也則不於中而生心

  知者不惑  節

  賢者之待遇也順矣所當而利之富貴至曰是厚生也貧賤至曰是便生也患禍至曰是明行也死亡至曰是歸休也故遇無苦者遇無苦者故皆為利而天地鬼神君上之權力皆窮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朝與下大夫 節

  敬大臣所以寄君也下小臣所以隆己也隆己所以嚴君也故事有在此其及在彼

  食不厭精

  食而計養者質食也食而具禮不正不食者文食也

  不親指

  期物命處謂之指指手事也不親指役口以代之

  四書留書卷三

<經部,四書類,四書留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