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书或问 宋 朱熹

35-四書或問卷三十四
  四書或問卷三十四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問首章之說曰諸說皆善而尹氏盡性之云尤精但張子所謂怨其不我愛恐非舜與孟子之意以舜五十而無父母亦無所考姑從楊氏之說可也

  或問二章之說曰不告而娶己見於七篇矣游氏之意亦為曲盡象欲殺舜事程子之言至矣其曰人情天理於是為至者尤為精切學者所宜反復而深思未易草草領略也其所疑萬章之言則林氏論之為詳然學者止欲識得舜之心耳此亦不足深論也【林氏曰司馬公以為是時堯將以天下禪舜瞽象雖愚亦豈不利其子與兄之為天下而欲殺之乎借使殺之堯必誅已宜亦有所不敢矣蘇氏以為舜之□微己能使瞽象之不格姦矣豈至此而猶欲害之哉以此皆疑孟子之誤惟程子以為此非孟子之言乃萬章傳聞之誤而孟子有不暇辯耳是數說者恐其皆未安也蓋天下之事有不可以常情測度者使瞽象而猶知利害之所在則亦未為甚頑且傲而舜之所處亦未足為天下之至難矣不格姦者但能使之不陷於刑戮若家語所謂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即此焚廪揜井之事也且聖賢於世俗傳聞之事有非實者必辯而明之以曉天下後世豈有知其不然而不暇辯者哉】曰張子諸說如何曰張子於過化之語已失其文義至施之於此尤為不類其曰與人為善曰隱惡曰行其所無事亦然蓋此事要切在兄弟天性處今以他事雜之反為失其指歸若因彼以及此則可耳其曰道無權正之别權與正一者語亦傷快若曰告而娶正也舜不告而娶權也然既是當為之事則權與正一而無輕重之别如此而言則庶乎其備矣其曰瞽瞍不見百官牛羊雖使不見亦恐無全然不知之理其曰備之有素曰在吾術内者似非所以語舜之心也曰楊氏謂舜惟恐不獲於象者如何曰舜之所以然者不為是也但其兄弟之愛發於自然不以殺已而有變耳若曰惟恐不獲於象而後同其憂喜焉則是畏其殺已而幸其寛已亦非所以語聖人矣

  或問四章之說曰程子說詩之解善矣范氏此數章於文義極疎而大義則密告君之道所當然也

  或問舜禹避位之說或者疑之以為舜禹之為相攝行天子之事久矣至此而復往避之有如天下歸之而朱均不順則將從天下而廢其君之子邪抑將奉其君之子而違天下之心邪是皆事之至逆而由避有以致之也至益不度天命而受位矣避之而天下不從然後不敢為匹夫猶且恥之而謂益為之哉是其說也奈何曰愚嘗聞之師曰聖人未嘗有取天下之心也舜也禹也益也於其君之老也奉命以行其事而已未嘗攝其位也於其君之終也位冢宰總百官以行方喪之禮而已未嘗繼其統也及夫三年之喪畢則當還政嗣君而告歸之時也於是去而避之亦禮之常而事之宜耳然其避去也其心固惟恐天下之不吾釋也舜禹蓋迫於天命人心而不獲已者若益則求仁而得仁又何恥之有哉論者之學不足以及此而狃於利害權謀之習妄意以為聖賢之心亦若己之心而已矣蓋以曹操不肯釋兵歸國之心而為舜禹益謀則宜其以為不當去位而避朱均以曹丕累表陳讓之心以為舜禹益謀則宜其幸舜禹之得之而以益之不得為可恥也嗚呼學者能反是心以求之則聖人之心庶乎其可見矣曰程子所論外丙仲壬之年商書固有成湯既没太甲元年之云矣或以邵子皇極之晝考之亦然彼蓋以數推之其不誤矣曰書序之文本非正經未足據也且事之有理者可以驗其有迹者可以證如其不然而又無所繫於大義則亦論而闕之可也數之茫昧吾所未學又安能必其可信而隨人以信之邪且魏惠襄哀之年見於竹書明甚史記蓋失其實邵子之書乃從史記而不取竹書又安知其能不誤邪

  或問七章之說曰程子覺字之說至矣特後段所引達可行於天下自與前段文意相反豈其記錄之誤若如前段之說則此所謂天民但言天所生之民耳其曰天民之先覺蓋曰天生此民之中特為先覺者而已呂氏以五就桀為無傷於先覺蓋以論語先覺之說論之非此章之旨也又以五就桀為孔子所不為此亦未可知而所論學者之事則正矣楊氏樂堯舜之道之說似亦過之夫田夫野老之所日用固莫非堯舜之道然堯舜之所以為堯舜者其盛德大業之全體非一端所能盡而伊尹之所樂亦豈其專在於此而已哉此蓋生於禪者之說【昔有以此問某人如何是堯舜之道者某人荅云江上一犁春雨】傳者悦其新奇高妙而不深考於其實遂取以為說而張大之其亦誤矣且如其言則伊尹之耕於野其於堯舜之道固已親見之久矣又何必堯舜其君堯舜其民而後為親見之邪其論一介千駟之說則善也曰道義一物非其義則非其道矣一介不妄取子則其大者亦可知矣而既曰非義又曰非道既曰一介又曰天下千駟何也曰道義云者兼舉體用而言曰一介千駟極其多少而言也蓋人之氣質不同器識有異或務大而忽小或拘小而遺大故必兼舉而極言之然後足以見其德之全耳夫豈贅於言哉

  或問八章之說程子所謂聖人非不知命然於人事不得不盡此說非是者奈何曰人事即天命也人事不盡則禍患乃其自取而天命不立矣故盡人事者是乃所以順夫天命而謹守之此知命所以不立乎巖墻之下也若曰己知命之若彼而姑盡其事之如此則是乃天人義命判然二物且聖人之知命也未嘗審而其行事或出於苟然矣曰其論無義無命者如何曰處置者求合乎義也放下者順受乎命也曰諸說如何曰義命之際呂密而楊疎而尹氏為君言之亦可謂得其要矣

  或問九章之說曰范氏詳且明矣其論百里奚隱於市井本無干繆公之意又言聖賢未遇不恥鄙賤之事而惡不由其道以得富貴此意甚正宜深味之所引莊子之言亦甚善其辯史記之失尤佳然按左氏之言則媵秦穆姬者乃井百非百里奚也尹氏之說則切中時俗之弊矣

  四書或問卷三十四

<經部,四書類,四書或問,卷三十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