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正蒙初义 清 王植

11-正蒙初義卷十
  正蒙初義卷十

  邳州知州王植撰

  作者篇第十

  發明此篇論帝王以及賢大夫皆達而在上其道行之事三十篇論孔子以及門人皆窮而在下其道明之事

  愚按此篇凡二十一節前十三節論古帝王之事有分論有合論周有八士以下八節論春秋列國君卿大夫之事有褒有譏

  作者七人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制法興王之道非有述於人者也

  張子語録作者七人伏羲也神農也黄帝也堯也舜也禹也湯也所謂作者上世未有作而作之者也伏羲始服牛乘馬者也神農始教民稼穡者也黄帝始正名百物者也堯始推位舜始封禪者也堯以德禹以功故别數之湯始革命者也若謂武王為作則武王已是述湯事也若以伊尹為作則當數周公恐不肯以人臣謂之作若孔子自數為作則自古以來實未有如孔子者然孔子已是言述而不作也

  補訓舉七人以實孔子之言也論語本無可指作是去而隐張子以七聖實之自為一解○制為法度興起王業大槩渾說若謂黄帝非王禹湯方是興王太拘以述對作本孔子述而不作語

  以知人為難故不輕去未彰之罪以安民為難故不輕變未厭之君及舜而去之堯君德故得以厚吾終舜臣德故不敢不䖍其始

  徵引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又云惟帝其難之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

  張子經學理窟詩書篇萬事只一天理舜舉十六相去四凶堯豈不能堯固知四凶之惡然民未被其虐天下未欲去之堯以安民為難遽去其君則民不安故不去必舜而後因民不堪而去之也

  補訓此承上文堯舜而言其待四凶之事○䖍重其事之意舜居攝二十八載四罪事最在後在居攝為治之始而四罪非居攝第一事也

  高注未彰之罪四凶也未厭之君三苖也君德則於人無不容臣德則於分有不敢也

  華注既云未彰未厭雖舜為臣而未可去若其既彰既厭雖堯為君而亦必去須看得活

  稽衆舍己堯也與人為善舜也聞善言則拜禹也用人惟己改過不吝湯也不聞亦式不諫亦入文王也徵引書大禹謨稽於衆舍己從人仲虺之誥用人惟己改過不吝詩大雅思齊篇不聞亦式不諫亦入集傳雖事之無所前聞者亦無不合於法度雖無諫諍之者亦未嘗不入於善

  張子經學理窟詩書篇與此同而末又益一語曰皆虛其心以為天下也

  集解此言聖人無不用人之善

  高注不聞亦式敬之至也不諫亦入虛之至也

  别生分類孟子所謂明庶物察人倫者與

  徵引書小序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别生分類孔氏曰生姓也别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也

  補訓此於羣聖之中專言舜也因書序言别生分類與孟子言明物察倫相近故合言之

  李注自親親之殺尊賢之等以至於貴賤上下士農工賈鰥寡惸獨暨鳥獸草木魚鱉皆所謂别生分類也

  愚按别生分類孔氏但以姓族言之張子之意似濶凡五倫常變之殊道事物經權之異用皆所以别其生分其類也故為為明物察倫之義書序帝即謂舜故張子取以稱舜者釋之

  象憂喜舜亦憂喜所過者化也與人為善也隐惡也所覺者先也

  補訓此舉舜之愛弟而深贊之也

  集解過化謂事過即化無所留滯不藏怒不宿怨也與人為善謂取其愛兄之意也隐惡謂沒其殺己之惡也所覺者先不逆詐億不信也此四句舉經傳成文皆以解象憂喜舜亦憂喜之意

  李注即與象同憂喜一事而四美具焉

  好問好察邇言隐惡揚善與人為善象憂亦憂象喜亦喜皆行其所無事也過化也不藏怒也不宿怨也補訓此補足上文之意增出問察及行所無事不藏不宿數句其實只一意行無事過化總承不藏二句只結憂喜意過化上文已有此又從行所無事看出當串說下○舜之好問好察邇言隐惡而揚善與人為善以及象憂亦憂象喜亦喜皆順理而行所無事也故所過者化也而於象不藏怒不宿怨也

  舜之孝湯武之武雖順逆不同其為不幸均矣明庶物察人倫然後能精義致用性其仁而行湯放桀有慚德而不敢赦執中之難也如是天下有道而已在人在己不見其間也立賢無方也如是

  徵引易下傳之五章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慙德湯誥將天命明威不敢赦

  補訓此言舜湯之事武是帶言故下明舜湯不及武明庶物段不復粘孝執中立賢不復粘武首四句意本輕引起下文耳○子事父為順湯武放伐其君為逆精義致用言義已精而致之於用有慙德不敢赦是兩意欲放則有慙德欲赦又不敢所以難致其中天下有道道是道德之道言天下但求有道德之人而用之

  高注舜雖順湯武雖逆然一以瞽瞍為父一以桀紂為君其不幸均矣明物察倫生知也精義致用性其仁而行安行也虞帝所以不可及也湯放桀而有慙德欲赦桀則畏上帝執中之難如是且天下不過欲其有道耳在人在己又何間焉所以立賢無方也舜之至德湯之至公無以加矣

  愚按明庶物以下雖不粘孝武然言物倫則孝在其中言執中則武在其中上下未嘗不相應也天下有道句諸家之說不同愚謂此言天下但有一道而已不必在己不必在人也在人在己即以道言人己不間即商書用人惟己意

  立賢無方此湯所以公天下而不疑周公所以于其身望道而必吾見也

  大全疑周公上有坐以待旦四字

  補訓此言湯與周公之事文王望道而未之見周公繼志述事所以於其身望道而必吾見也

  集解湯之求賢周公之求道其公勤之心一而已矣

  帝臣不蔽言桀有罪巳不敢違天縱赦既已克之今天下莫非上帝之臣善惡皆不可掩惟帝擇而命之己不敢不聽

  補訓此又專言湯事不蔽不赦本一時事張子以為不赦後方不蔽又以帝臣兼善惡與本旨異

  愚按書湯誥本文爾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論語少變其文則曰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以有罪屬桀說然論語不蔽謂己不敢蔽此又以為善惡皆不可掩蔽也

  虞芮質厥成訟獄者不之紂而之文王文王之生所以縻縶於天下由多助於四友之臣耳

  徵引詩大雅綿之篇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走予曰有禦侮集傳生起也○晉陶潛聖賢羣輔録文王有胥附奔走先後禦侮謂之四鄰孟懿子曰夫子亦有四鄰乎子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囘門人益親非胥附乎自吾得賜遠方之士日至非奔走乎自吾得師前有光後有輝非先後乎自吾得由惡言不至於耳非禦侮乎見孔叢子

  補訓此言文王賴四友之助也博物志謂閎夭太顛南宫适散宜生為四友依詩本文疏附先後奔走禦侮是四様臣非四人而閎夭四人在其中文王之生是蹶生之生張子或不作興起解

  集釋縻縶猶言繫也非文王之有心有聖德自繫人之心也

  以杞包瓜文王事紂之道也厚下以防中潰盡人謀而聽天命者與

  徵引易姤卦九五爻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本義瓜隂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潰杞高大堅實之木也五以陽剛中正主卦於上而下防始生必潰之隂其象如此

  補訓此借易以形文王也○文王之事紂與易理有合焉易云以杞包瓜乃文王當日事紂之道也杞木上也瓜下也以杞包瓜是厚於下而防其自中潰瀾文王愛民而不使之畔亂亦猶是也在當日文王所以供臣職而盡人謀者如是後來天命乃聽其自至豈有圖度之私與○紂不可謂之下下當指民文王厚下安民以服事殷不使背叛是厚下以防中潰也瓜潰自内而外故曰中文王含晦章美而天實命之是有隕自天也有隕自天如俗云從天而墜

  愚按友人趙子彤元云下專以民言亦未盡當兼愛民御侯言盖文王為西伯率所屬之國以事紂即厚下以防中潰也

  上天之載無聲臭可象正惟儀型文王當冥契天德而萬邦信悅故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以聲色為政不革命而有中國默順帝則而天下自歸者其惟文王乎

  徵引詩大雅文王篇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型文王萬邦作孚集傳上天之事無聲無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於文王則萬邦作而信之矣皇矣篇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集傳夏革未詳○易上傳之十二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補訓此承上言文王而兩引詩以明之上言儀型文王當冥契天德下言文王默順帝則實只一意正惟與當字相應冥契則無迹故云神而明之其人當指文王不指儀型文王者詩不長夏以革時講謂不長侈大而變革張子以革為革殷命長夏字不知作何解或長有中夏之意歟不大聲色照默字看即無聲臭也默順帝則即冥契天德天下自歸即萬邦信悦集解此本大雅文王詩而言天道無聲臭可象玄妙而難求文王能全天道者也正惟取法文王自當冥契天道而萬邦信悦矣不必遠求也盖聖人者有形之天道求天道於天則微而難見求天道於聖人則有體而可法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言欲神明天道在求之人與易旨不同不革命而有中國言不有心作為以求革命而有天下也此本大雅皇矣詩而言華注引皇矣之詩正文王默契天德而天下歸之實則儀型文王即當冥契天德而萬邦信悦可知矣愚按此儀型文王與天道篇不知上天之載當存文王同意○語意云文王之事詩嘗言之矣文王之詩曰上天之事無有聲臭可象是天德如此也天德當法而無聲臭則難見必也儀型文王之為人自當有以默合乎天德而萬邦亦從而信悦之矣易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正默契天德者當存文王之謂也夫文王之為人何如乎即皇矣之詩觀之則夫不大著聲色以為政不革殷命而有天下但默順上帝之則循理而行而天下自歸者其惟文王乎文王之冥契天德而萬邦信悦如此則儀型文王者不從可知哉

  可願可欲雖聖人之智不越盡其才以勉焉而已故君子之道四雖孔子自謂未能博施濟衆修己安百姓堯舜病諸是知人能有願有欲不能窮其願欲

  徵引書大禹謨敬修其可願蔡傳可願猶孟子所謂可欲凡可願欲者皆善也

  補訓此見人當盡其才以勉為善也○才猶力也未能四是修己博濟安百姓是及人可願欲之善兼人己言是知雙承孔子堯舜有願有欲者人所能窮其願欲而使之無憾者人所不能也

  周有八士記善人之富也

  補注釋論語之意

  華注富多也

  愚按此節論語朱注採入

  重耳婉而不直小白直而不婉

  補注釋論語之意其以譎為婉以正為直二人各有短長也

  魯政之弊馭法者非其人而已齊因管仲遂併壞其法故必再變而後至於道

  補訓此釋論語齊魯之變一節意○弊壞也馭猶用也車駕馬謂之馭馭法亦是以人馭此法周禮多用馭字管仲云云見非太公立法不善管仲經營伯業壞其法耳

  集釋法者先王之法道亦先王之道道由法立法由道成非其人三家是也魯則人亡而法存齊則人法兩亡也

  孟子以智之於賢者為有命如晏嬰智矣而獨不智於仲尼非天命耶

  徵引史記孔子世家昭公二十五年孔子適齊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晏嬰不可公惑之孔子遂行李注言天限其智也

  愚按此節大意即孟子之文以論晏子也上下文皆論列各國大夫此當以晏子為主仲尼亦命非本意○此節孟子朱注採入

  山楶藻棁為藏龜之室祀爰居之義同歸於不智宜矣徵引國語海鳥曰爰居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人祭之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不智者三作虛器縱逆祀祀爰居三不智也

  補訓此取國語之語廣論語不智之義

  補注楶與節同

  愚按此節論語朱注採入

  使民義不害不能教愛猶衆人之母不害使之義禮樂不興僑之病與

  徵引禮仲尼燕居子產猶衆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補注使民義即所以為教不害其平日之不能教也愛猶衆人之母雖過於愛不害其平日能使之義也但其禮樂不興是子產不學之病歟

  愚按此節大意合論語禮記之言以論子產上四語皆謂子產之善於治民末乃就其不足處言之諸家以首尾作一意中二句作一意解不害二字似涉牽強語氣亦重複無序○上教字淺看見使民義亦是子產之教禮樂句深看見子產雖能教而不能興禮樂也如此與禮記不能教之言正未嘗相妨盖此言禮樂不興即禮所謂不能教耳

  獻子者忘其勢五人者忘人之勢不資其勢而利其有然後能忘人之勢若五人者有獻子之家則反為獻子之所賤矣

  補訓此釋孟子論孟獻子之言見五人意中無獻子之家尋常交富貴者非借其勢則利其財張子資勢利有本人情而言

  愚按此節孟子朱注採入

  顓臾主祀東蒙既魯地則是已在邦域之中矣雖非魯臣乃吾事社稷之臣也

  補注釋論語孔子之言盖顓臾既在魯地方七百里之中則是已在邦域之中矣雖非魯在内守官之臣亦是其所屬乃魯在外奉事社稷之臣也

  補訓論語朱注邦域社稷是二意張子是串看社稷上加事字君為社稷之主事社稷即事君

  正蒙初義卷十

<子部,儒家類,正蒙初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