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籍书目查询 >

《通鑒續編》

陳桱
书名《通鑒續編》
书名 通鉴续编
作者陳桱
版本元刊元印本
分类史部>編年類
下落皕宋樓藏書志
内容 元陳桱撰 史學尚矣,紀事肇於《書》,編年剏於《春秋》,具載類分,昉於遷《記》,而歷代則之,各有全□。《書》簡而核,《春秋》正而嚴,諸史博而該。宋司馬文正公睹諸史之汗漫,而有國家者不能以盡究而勸戒也,徧紬全帙,研稽事寔,慎撮機要,銓次年月,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訖于五代,自成一書,名之曰《資治通鑑》。文公子朱子取其成書,芟緐釐枉,一以《春秋》爲法,書年以正統,書事以提綱,又疏其詳而目之,猶夫三傳之敘列也,名之曰《通鑑綱目》。於是天統以明,人紀以修,尊卑高下之分,剛柔善惡之别,昭乎萬世矣。然而前乎威烈者未有編次,後乎五代者未有論述,前曠後缺,疑信厖昧,君子病之。近世浙東大儒金仁山氏,由威烈王而上溯其年代,始陶唐氏,悉本諸書,名曰《通鑑前編》,而陶唐之前茫焉。四明陳君桱子經甫世其史學,尊承先志,纂輯前聞,凡方册所載,若盤古氏至高辛氏,考紀其概,爲第一卷,以冠金氏之所述。又摭契丹遼氏建國之始,並于五代爲第二卷。宋有國三百二十年,爲二十二卷,其建號也系于甲子。逮太平興國四年,混一中原,始大書其年代爲正統,至國亡止,而遼、金之事附見之,一以《通鑑綱目》爲法。蓋地有偏全,而統無偏全;勢有强弱,而分無强弱。摠之爲卷二十有四,名之曰《通鑑續編》。是編也,不惟纘其前人之業,成一家之言,寔有以繼夫朱子之志,爲萬世之計矣。有志於史學者,誠能以朱子《通鑑綱目》爲主,取金氏之《前編》,暨陳氏之《續編》,合而觀之,則自開闢以來,歷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至于今,上下數千年,治亂興廢之迹,洞澈無閒,如岷江之流,達于東海,崐崘之氣,貫于五岳也。扶陽抑陰之道,陳善閉邪之義,皆隱然見於書法,其於名教豈小補哉?曩予爲太史,時詔修宋、遼、金三史,與待制王理輩,首議統紀不合,私於避忌者從而和之,如出一口。予遂移疾力辭不就,其書雖成,布在人閒,而公論有所不可掩者乎?子經論著,殆與予合,豈可謂世無其人哉?子經是編既成,兵難大作,幾不能生,事定而其稾幸存,若神明祐之者。積歲苦貧,不能脱稾。今行中書省賓佐海陵馬君玉麟國瑞甫,好古君子也。令長洲時,訪子經得其稾,以禄米致筆札飲食之資,聚諸生之能書者編録之,始成全書焉。松江貳守昭陽顧君逖思邈甫將鋟梓,以廣其傳,請予序之。噫!此予同志也,又將奚辭?嘗聞元公周子之言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夫孔子之《春秋》,希天也;朱子之《綱目》,希聖也;陳氏之《續編》,希賢也。與人爲善,二君有焉。子經之大父諱著,字子微,宋秘監知台州,精於史學,晚歲隱居,撰《歷代紀統》,以淑子弟。父諱泌,字汝泉,嘗爲校官有名,又傳注《紀統》千百言。至子經蓋三世矣。予弱冠客杭,與汝泉友善。今觀子經所成如此,使人歎羡不已。子經又嘗集前代事跡,爲筆記百卷,與此互相發明。其績學討論非一日,夫子所謂『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不其諒哉!是爲序。至正廿一年歲在辛丑孟夏,鄱陽周伯琦伯温書。 宋司馬文正公編次《資治通鑑》,斷自周威烈王,訖于五代,其旨微矣。考亭朱夫子因《通鑑》舊文,别以義列爲《綱目》,以正伯王之大統,由是千三百六十二年理亂廢興之跡,世儒所嘗論議,而不能無異者,至是而後有以折其衷。此作者之事,學者所宜世守而勿失者也。近世東陽金先生病劉氏《外紀》之不本於經,而是非或繆於聖人,乃捃摭《通鑑》以前由威烈王上至于唐堯者,纂爲《前編》,出入經史百氏,而一以《尚書》爲主,其事著矣。若夫盤古以下,逮于高辛,述作之家類以爲世遠而難言,然百家所記,豈無近理而可徵者乎?五代而降,宋三百年,度越漢、唐,而其世運有盛衰,夷夏有消長,帝王將相,禮樂刑政,有得有失,此後之君子所宜執筆而爲之論著者也。然非貫穿古今,不足以涉羣籍之涯;非摠括机要,不足以綜萬事之統;非深造義理之微,不足以識是非之正。此吾友陳君子經《續編》之作,所以爲不苟也。蓋子經之先大父秘監公,以宋遺老,隱居四明山中,嘗推崇《綱目》,著書以紀歷代之統。其先君子教授,表章家學,訓釋惟謹。子經束髮受是書,即知先志所屬,嘗申以爲圖,傳諸同志,且敷爲筆記一百卷,藏于家矣。今又上論盤古,逮于高辛,下據三世,會于有宋,或近理而有徵,或損繁以致約。前乎唐堯者,既有以補其未備;後乎五代者,又有以嗣其方來。比事於《通鑑》,較義於《綱目》,斟酌《前編》而不必苟同。至於尊正統以定萬世之大分,則考亭夫子之特筆,秘監府君之遺意,子經父子世守而弗敢失焉者也。其攷覆之精,取舍之審,固非區區謏聞者所能盡識,然舉其一,而其餘者可以類見。昔司馬遷論太史公所次舊聞,後世稱爲良史。子經此編,豈非師古人而明先志乎?傳之學者,當與《前編》並存。然則序而歸之,以俟知者,余固不得以苟讓爲也。至正十八年三月甲子,臨海陳基序。 甚矣!史學之難也。史之爲體,不有以本乎經,則不足以成一家之言。史之爲言,不有以補乎經,則不足以爲一代之制。故太史公之書,其體本乎《書》;司馬公之書,其體本乎《左氏》;朱子之《綱目》,其體本乎《春秋》;杜佑之《通典》,其體本乎《周禮》。惟《易》、《詩》之體,未有得之者,而《韓詩外傳》演《詩》,邵子《經世書》演《易》,亦可謂傑出矣。然史遷之書,其法言名論,散在書志,與《左氏》相頡頏。而經世之學,可以羽翼六經者,則又非諸子之敢厸也。宋寶祐進士祕監知台州陳公子微晚居四明山中,以史學名,著《歷代統紀》傳於家。至孫桱字子經,始推其志,上叙盤古、三皇、五帝之㮣,以冠夫司馬氏之書之首,下述遼、金與宋之詳,以續司馬氏之書之後,所以合《史》、《漢》、《通鑑》、《外紀》、《前編》諸書爲一家,使觀者自開闢以至宋末,數千載之事,一覽無遺。述史者未有若是之詳且盡者,其績可謂勞。至正壬辰,余居廣陵,始識子經於逆旅主人,蕭條一室,庋木榻北牖下,書滿案,字若蠅,皆手親書。子經佔畢其中,率然膏以繼晷,汲汲乎若有求而弗得也,翕翕乎若有失而弗知所求也。後余避兵齊魯,與子經相失十年。當辛丑之十月,復會吴中,而其書適成,因得詳觀焉。其凡以爲宋自建隆至太平興國四年,無異於五代,故但以甲子書,四年已後方繫之統,以比漢、唐。遼、金繫年宋統之下,以比吴、魏之於蜀。數簡之中,大義凜然。其紀年,司馬氏之補遺也,而不敢自謂之『補遺』,書法紫陽先生之《綱目》也,而不敢自擬於《綱目》,故題之曰《通鑑續編》。其體蓋亦本於《春秋》者。因憶曩時朝廷纂修三史,一時士論,雖知宋爲正統,物議以宋勝國而疑之。史臣王理因著《三史正統論》,推明修端之言,欲以遼爲《北史》,金亦爲《北史》,宋自太祖至靖康爲《宋史》,建炎以後爲《南宋史》,其言專,其論力,朝廷亦未之從,而卒爲三國立史,正統卒不能定。至今大夫士雖以爲慊,然終未有能持至當一定之論,以驅天下百世之惑者。愚嘗窃謂李唐篡而朱梁興,郭周篡而趙宋立,趙宋滅而本朝混一,則本朝所繼者,趙宋之統也。本朝所繼者,趙宋之統,則遼、金與宋輕重可見矣。或曰:本朝繼趙宋之統矣,宋承五代之統乎?曰:宋篡周,周篡漢,漢代晉,晉篡後唐,後唐滅梁,梁篡唐,斯時遼、金角立北方,天下(副)〔幅〕裂,五代不得爲統也。或曰:然則宋承遼、金之統乎?曰:遼乘梁篡而起於北方,不過保有燕、雲。金雖破遼克宋,而建炎中興,人心未厭,遼、金亦不得爲統也。或曰:然則宋繼何統乎?曰:宋繼唐統者也。唐正統也,唐以下,遼、金爲北史,五代爲南史,斯時爲無統。至宋太平興國四年,滅漢之後,天下混一,斯時爲有統,亦猶晉之後,南北爲無統,至隋、唐而爲有統耳。故唐之有遼,猶晉之有元魏也。唐之有五代,猶晉之有宋、齊、梁、陳也。唐之統中絶,而至宋,猶晉之統中絶,而至隋、唐也。然則宋之統,所謂跨五代,軼遼、金,而躋漢、唐者也。子經之書,自唐而後,五代、遼、金皆爲無統,至太平興國四年,而後有統,蓋得其説矣,是可以驅天下百世之惑矣。但恨子經不與史事,於當時不得持此論於朝,而使三史有憾於後也。雖然,子經之書得與三史並行於世,亦可謂無愧於心矣。書廿四卷,盤古至高辛爲一卷,契丹建國之始,合五代爲一卷,宋爲二十二卷。齊郡張紳爲之敘,至正廿二年歲次壬寅二月既望,叢桂堂書。 余讀歷代史,輯事之大者,爲筆記百卷。或見之曰:『子之志勤矣!然周威烈王而下至于宋興,其取舍之審,有逾于司馬公《資治通鑑》者乎?況朱子《綱目》筆削之慎耶?泝而至于唐堯,則金先生《前編》,方爲世所重。子書無乃複乎?』余曰:『吾備吾繙閲而已,豈覬與諸書並傳哉?雖然,盤古至高辛,傳疑之言,近理有徵者,不可不知也。契丹因俗慕華,其國所志者,不可不存也。宋三百年之治亂興亡,新史緐而寡要,觀者思約而未得也。吾不易舊文,直書見義,彷彿《通鑑》,而規模《綱目》。述近理而删緐辭,使志學之士開卷,而上下數千年之事得以概見,可乎?』曰:『此則是也。』乃取筆記盤古至高辛,爲《通鑑世編》一卷;唐天復至周亡,遼夏初事,爲《通鑑外編》一卷;宋有國,至歸于大元,爲《通鑑新編》廿二卷。摠之爲廿四卷,合名曰《通鑑續編》。惟其不敢取《前編》、《綱目》二書以入其中,故於《世編》之末,則舉歷代有國之先後,以見意焉。其謂之『續』者,取『連續』之義耳。若曰續先儒之筆,窃褒貶之旨,則非知我者矣。至正十年歲在庚寅夏六月甲子,四明陳桱題。 案,此元刊元印本,每頁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版心有刻工姓名。卷中有『敬德堂圖書記』朱文方印、『檇李項氏寶書齋圖書記』朱文長印。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该书影印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論衡:30卷 化州志:[乾隆]:10卷 詩經擬題論旨:7卷 樵歌 中國藏書家攷略:不分卷 三餘雜志:8卷 澂秋館吉金圖 勉勉鉏室類稿:5卷,墨齋存稿6卷 尚書鄭注:10卷,尚書中侯鄭注:5卷 星槎勝覽 黃熟香考 山居瑣言:1卷 唐拓十七帖 栖雲閣詩:16卷,拾遺3卷,文集15卷 圻村王氏族譜:[湖南]:4卷,首1卷 中庸本解:二卷,附提要 皇華紀程 種蘭訣:一卷 皇朝兵制考略:6卷 古文瀾編:20卷 娛親雅言 亳州志:[光緒]:20卷,首1卷 辛丑各國和約:不分卷 婦人集補:1卷 林文忠公政書:37卷 財政部核定浙江省統捐捐率 東坡烏臺詩案:一卷 懷香記:四十齣 紀效新書:18卷,卷首1卷 東坡先生編年詩:50卷 說文新附考:6卷,續考1卷 元曲選 楓南山館遺集:7卷,卷末一卷 正音咀華:1卷 古韻標準:4卷,詩韻舉例1卷 東林山志:二十四卷 明李文正公年譜:[李東陽]:5卷 武安縣志:[乾隆]:20卷,圖1卷 春卿遺稿:1卷,續編1卷 讀騷樓詩初集:4卷 二集 4卷 宋遼金夏元史 宋季三朝政要:6卷 通雅:52卷,卷首3卷 繪圖識字實在易:不分卷 財政學 四庫全書總目:200卷,附四庫未收書目5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 遼詩紀事:12卷 山海經:十八卷 國朝詩人徵略:60卷 爾雅郭注義疏:20卷 藝風堂金石文字目:18卷 平叛記:一卷 潼關衛志:3卷 新民叢報彙編(乙巳年) 墨法集要:不分卷 前漢通俗演義:100回 漢禮器碑 臺陽見聞錄:2卷 揚州叢刻:24種,47卷 小字録:1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