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庚午 公元1990年

输入历史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庚午 公元199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副主席
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副委员長
國務院總理
副總理
中央军委主席
副主席
首都北京
江澤民
楊尚昆
王 震
萬 里
習仲勛等(同1988年)
李 鵬
姚依林等(同1988年)
江澤民
楊尚昆 劉華清

月 曆 表

6703—384—2448302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歷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5 夏歷正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9) 2 3 4 5     
  回歷7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藏歷十二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公歷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6 夏歷二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8) 2 3 4     
  回歷8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陽金馬年 藏歷一月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公歷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7 夏歷三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8) 2 3 4 5  
  回歷9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藏歷二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公歷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8 夏歷四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7) 2 3 4 5 6       
  回歷10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藏歷三月 6 7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3 4 5 6       
  公歷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9 夏歷五月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6) 2 3 4 5 6 7 8    
  回歷11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藏歷四月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8    
  公歷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夏歷閏五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6) 2 3 4 5 6 7 8  
  回歷12月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藏歷五月      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 1 2 3 4 5 6 7 8  
  公歷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 夏歷六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5) 2 3 4 5 6 7 8 9 10      
1411年 回歷1月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藏歷六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3 4 5 6 6 7 8 9      
  公歷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1 夏歷七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回歷2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藏歷七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公歷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2 夏歷八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回歷3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藏歷八月       12 13 14 14 15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9 30 1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公歷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3 夏歷九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歷4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歷九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8 9 10 11 12     
  公歷1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4 夏歷十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歷5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藏歷十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公歷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5 夏歷十一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回歷6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藏歷十一月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4 15

大事記

1月10日,李鵬總理命令:11日解除北京市部分地區戒嚴令。2月4日,發射第五顆實用通信衛星。3月,中央號召全國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江澤民、楊尚昆、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分別題詞。4月7日,用“長征三號”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5月5日,14時13分在酒泉發射場發射一顆科學探測衛星。6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中拉友好關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祝賀楊尚昆主席訪問拉美五國圓滿成功。7月2日,零時(夏令時)起人口普查登記全面展開,8月14日,中國政府決定撤離在科威特的中國公民。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開幕。17日,李鵬總理結束對東南亞三國訪問。9月1日,西藏民族團結表彰會召開,標誌西藏局勢穩定民族團結健康發展。9月11日,蔡暢逝世(1900·5·14—1990) 9月21日,徐向前逝世(1901·11·28—1990)。9月22日,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舉行。10月,截至5日止,我國分別在西昌、酒泉、太原共發射28顆人造衛星(此外尚有兩顆是為外國發射的)。11月1日,我國建成五大電綱,發電量和輸電量均居世界第四位。16日,與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建交。11月26日,哲學家馮友蘭卒(1895·12·4—1990)。12月10日至19日,李鵬總理出訪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和斯里蘭卡。20日至28日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在京舉行。25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在京舉行。




清海军节度使徐彦若卒。
黄滔本年约六十二岁,为闽王审知所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军节度推官。
赵光逢自本年起,以世乱退居洛阳六七年。
杜荀鹤年五十五,还九华未久,本年已在田頵幕,奉命使汴。
车驾在凤翔。
郑谷或随百官为朱全忠所逼迁于华州,未得扈从昭亲于凤翔行在。
朝廷封杨行密为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
贯休年七十一岁,时居荆州,有诗寄张侍郎。
问其笔法非耶,休公曰:‘此事须登坛而授,非草草而言。
韩偓随昭宗在凤翔,时昭宗与宰相、翰林学士等朝官宴,偓有《侍宴》诗。
司空图,六十六岁。
李克用闻朱全忠兵入关中,遣将李嗣昭、周德威南下攻慈、隰州,欲分其兵势。
崔胤自华州诣河中,泣诉于朱全忠,言恐李茂贞劫天子幸蜀,宜以时奉迎,势不可缓。
韩偓,六十岁。
朱全忠将朱友宁总大军屯于兴平,李茂贞之岐军出战,汴军大败岐军于武功南之汉谷。
钱镠进爵越王。
汴军围凤翔,至年终未解。
十日,黄滔撰就去岁即已与罗隐拟议之陈黯文集序。
罗隐本年七十岁,约此时应黄滔之嘱,为陈黯文集撰后序。
之笔矣。
韩偓于七八月间坚拒为宰相韦贻范起复草麻,以此为宦官所怨怒。
韩偓在凤翔行在。
贯休此时已离荆南在黔州,有诗寄张侍郎。
贯休约此时前后游云顶山,览物兴感,赋诗言情。
朱全忠军围攻凤翔,时大雪城中食尽,以至卖人肉以充食。
本年十一月记朱全忠所率汴军攻凤翔:“汴军每夜鸣鼓角,城中地如动。
昭宗被监禁,难与朝臣相见。
韩偓以昭宗被幽系,五内如焚,且凤翔行在无以维持,君臣即将落入围城强藩朱全忠之手,遂赋《冬至夜作》。
吴融客居阌乡,有《壬戌岁阌乡卜居》一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