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國紀年 干支丙寅 公元246年

输入历史事件:

三國紀年 干支丙寅 公元246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魏國 ③曹芳 洛陽   2 1正始7年  
蜀國 ②劉禪 成都  後主 4 2延熙9年 費禕 
吳國 ①孫權 建業  6 4赤烏9年  
南匈奴 (22)劉豹     31年  
鮮卑 ①拓跋力微 五原  神元皇帝  27年  
高句麗 (11)憂位居 丸都城    20年  吉林

月 曆 表(建 寅)

4959—384—1811327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7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4
28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3
29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3
30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1
3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1
32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30
33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29
34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S 26 27 28 29        9.27
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27
36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25
37 十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25
38 十二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22

朔閏異同表(吳五月朔乙亥)

  十一 十二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戌 甲辰 甲戌 癸卯 癸酉 壬寅 壬申 辛丑 十二辛未
丁丑  丙子 丙午 乙亥 乙巳  甲辰  癸卯  辛未 十一壬寅

大事記

二月,吴擾魏柤中,殺掠數千人。魏幽州刺史毋丘儉征高句麗,屠丸都城。五月,破濊貊,復攻高句麗,遣將擊高句麗王宮,過沃沮千餘里,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而還,殺虜八千餘口,徙一部於滎陽。韓那奚等數十國皆降。吴罷大錢。蜀漢以姜維與費禕并錄尚書事。蜀汶山平康夷起事,姜維鎮服之。九月,吴以諸葛恪為大將軍。十一月,蔣琬卒。




《宋书•谢灵运传》: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南齐书•文学传论》: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得名未盛。
《诗薮》外编卷二: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之阶级森如也。
又云:晋、宋其格卑矣,其才故足尚也。
又云:《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六朝之诗所自出也,汉以前无有也。
又云:永和修禊,名士尽倾,而诗佳者绝少,由时乏当行耳。
又云:兰亭罚觥,大令首坐。
又云:晋人能文而不能诗者袁宏,名出一时。
又云:《世说》甚重许玄度,而不谓能诗。
又云:诗文不朽大业,学者雕心刻肾,穷昼极夜,犹惧弗窥奥妙,而以游戏废可乎?孔融离合,鲍照建除,温峤回文,傅咸集句,亡补于诗,而反为诗病。
又云:晋宋以前多仙诗,唐宋以后多鬼诗。
又云:汉魏间仙诗,若王母、上元、马明及四真、九华等作,句如出一篇,篇如出一手,艳丽浮沉,靡缛相矜,真趣既乖,玄旨殊少,大类晋宋间语,皆当时文士假托也。
元陈绎曾《诗谱》评郭璞:构思险怪而造语精圆,三谢皆出于此。
又评刘琨、卢谌:忠义之气,自然形见,非有意于诗也。
清毛先舒 《诗辩坻》卷二:桃叶答献之歌,以直见古,以浅见情,乃乐府上乘语;《答团扇》虽小逊,而风调自远,思致入婉,作家所未易办。
又云:袁彦伯月下咏史,获各镇西,牛渚风流,一时胜赏。
又云:仲文《九井》之作,疏于延之,幽于平原,爽于康乐,而兼撮三公之胜,义熙诗人,独见警策矣。
《围炉诗话》卷一:两晋之诗渐有偶句,至沈、宋而极。
又云:郭璞《游仙》诗有“逸翮思拂霄”一篇,是悒郁语,可见游仙是方外以自遣也。
又云:潘、张、左、陆以后,清言既盛,诗人所作,皆老、庄之赞颂,颜、谢、鲍出,始革其制。
清田雯《古欢堂杂著》卷二:晋世群才,以绮情藻思,争长竞胜。
清鲁九皋《诗学源流考》:及金陵既下,混一晋统,而陆氏机、云入洛,与张华兄弟齐名,时称“二陆三张”。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上:晋如张华之博物,束皙之补亡,陆机、陆云之抗衡汉、魏,潘岳、左思之渊冲高旷,张载、张协之叶韵筼篪,刘琨、卢谌之音节悲凉,皆大家也。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过江以还,越石悲壮,景纯超逸,足称后劲。
清庞垲《诗义固说》卷下:晋人去魏不远,乃不以达意为诗,而以修辞为诗,意不中出,而词由外来,诗遂亡。
近人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总论》:晋人文学,其特长之处,非惟析理已也。
东汉以来,词赋虽逞丽词,左思《三都》矫之,悉以征实为主。
晋代之诗如张华、张载之属,均与士衡体近;然左思、刘琨、郭璞所作,浑雄壮丽,出于嗣宗。
晋人碑铭之文,如傅玄《江夏任君墓铭》、孙楚《牵招碑》、潘岳《杨使君碑》、潘尼《杨箫侯碑》、夏侯湛《平子碑》,均以汉作为楷模;然气清辞畅,则晋贤之特色,非惟孙绪、王导、郗鉴、庾亮、庾冰、褚褒诸碑已也。
晋代论文,其最为博大者,惟陆机《辨亡》《五等》,干宝《晋纪•总论》诸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