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六筦

输入历史事件:

六筦

亦作六管。王莽称帝后采取的经济措施之一。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下令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和名山大泽等六项事业,由国家统一掌握和征收税金。盐铁专卖是继承西汉制度。榷酒是在每郡专设酒士一人,乘传监督酒利,并规定酿酒数量及销售方式。对名山所藏金、银、铜、锡等矿物的开采,各地必须向政府申报,凡是可作货币的物资,均由政府严格管制,不得在市场上自由出售。凡于山林川泽从事捕捞、狩猎和畜牧者,计其所得向政府纳什一之税。王莽为推行盐铁酒专卖,五均赊贷政策,起用商贾为吏,本欲以他们抑制商贾,实际上却给他们以贪污受贿之便。王莽又屡改币制,货币种类杂乱,换算繁琐,比值极不合理。政府用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的手段,掠夺了大批财富,致使工商破产,农民无以聊生。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后,王莽只得于地皇三年(公元21年),宣布废除六筦之禁。


【检索六筦 ==>】 古籍全文检索:六筦     全站站内检索:六筦


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四四、《宋史•艺文志七》、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三。
国朝祥符中,民风豫而泰,操笔之士,率以藻丽为胜。
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
石曼卿,天圣、宝元间以歌诗豪于一时。
石延年长韵律诗善叙事,其他无大好处。
十六日,欧阳修、宋祁、李淑、王举正、王洙、刁约、杨仪宴集东园,相与赋诗。
《春集东园诗》者,端明学士献臣李君、翰林伯中王君、天章侍讲原叔王君、馆阁校勘景纯刁君、永叔欧阳君、子庄杨君,暨予。
乙亥(二十六日),以汴流不通,遣知制诏聂冠卿祭河渎庙。
辛巳(三日),降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枢密直学士、起居舍人韩琦为右司谏,知秦州职如故。
壬午(四日),陕西都转运使、礼部郎中、天章阁侍制庞籍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兼鄘延路部署司事。
癸未(五日),降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职如故。
甲申(六日),以资政殿学士、右谏议大夫陈执中为工部侍郎、同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缘边招讨等使,知永兴军。
辛亥(三日),诏陕西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判永兴军夏竦候陈执中至,领兵出巡边。
庚午(二十二日),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叶清臣知江宁府,权知开封府、天章阁待制吴遵路知宣州,陕西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姚仲孙权三司使,知制诰贾昌朝为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
辛未(二十三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宋庠守本官、知扬州,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郑戬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壬申(二十四日),徙知耀州、龙图阁直学士范仲淹知庆州,兼管勾环庆路部署司事。
壬午(五日),改新知河中府、吏部侍郎范雍知永兴军。
十日,梅询卒,78岁。
癸卯(二十六日),命翰林学士王尧臣、聂冠卿、知制诰郭微之看定三馆、秘阁书籍。
壬子(五日),翰林学士王尧臣兼龙图阁学士。
丙辰(九日),知永兴军、吏部侍郎范雍兼管勾陕西转运司计度粮草公事,仍加资政殿学士。
十二日,石介作《送祖择之序》。
乙丑(十八日),右正言、直史馆梁适同修起居注,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判度支勾院、同修起居注杨察为江南东路转运使。
丙寅(十九日),中书言:“比闻有浮薄之人,撰长韵诗以谤大臣,请下开封府募告者,赏钱三十万,愿就官者亦听。
五日,盛度卒,74岁。
著有:《沿革制置敕》三卷(《宋史•艺文志三》)、《庸调租赋》三卷(《宋史•艺文志三》)、《愚谷集》(《宋史》本传)、《银台集》(《宋史》本传)、《中书制集》(《东都事略》本传)、《枢中》(《宋史》本传)、《翰林制集》(《东都事略》本传)。
丁亥(十一日),罢天下举人纳公卷。
戊子(十二日),屯田员外郎、集贤校理曾公亮,右正言、直史馆、同修起居注梁适,考试锁庭举人。
李觏作《建昌军集贤亭记》。
乙卯(九日),以权盐铁判官、侍御史萧定基,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户部勾院王琪,并提举计度江南东西、荆湖南北路盐酒公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