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七日,翁方纲卒,年八十六。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七日,翁方纲卒,年八十六。

公元1818年 正月
二十七日,翁方纲卒,年八十六。

据沈津《翁方纲年谱》钱泳履园丛话·耆旧》曰:“先生之学,无所不通,而尤邃于金石文字,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考》诸书。所居京师前门外保安寺街,图书文籍,插架琳琅,登其堂者,如人万花谷中,令人心摇目眩,而无暇谈论者。”“世之言金石者,必推先生为欧、赵焉。”夏孙桐《拟补清史文苑翁方纲传》云:“于金石、谱录、画画、词章之学,皆抉摘精审。所撰《两汉金石记》,剖析毫芒,参以《说文正义》,几于驾宋洪迈而上之。所为诗及身,所刊至六千余篇,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之考证、金石文字之爬梳,贯彻洋溢于其中,言言征实,有其学而后有其诗也。(李元度《国朝先生事略》)其论诗,亦取新城王氏神韵之说,而恐其弊流于空调,特拈‘肌理’二字,以救末流之失。 (石洲诗话《小石帆亭五言诗续钞序》)嗜古成癖,使车所至,残碑断碣,广事搜罗,其尤难得者,往往重为摹刻。考辨《兰亭》支裔,勒为专书。唐人欧、虞、褚诸家旧損及颜、柳书派,并有考论。以考订而兼鉴赏,在同时金石家,与青浦王氏分为两派。书法为世重,出入平原、率更之间。(《观所尚斋文存补遗》)”陆廷枢云:“自渔洋先生取严沧浪以禅喻诗,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于是格调流于空疏,神韵沦于寥阒矣。吾友覃溪盖纯乎以学为诗者欤!然近日如厉樊榭之沉博,而其神理若专熟南宋事者,亦平日精诣所到,流露于不自知也。而覃溪自诸经传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于其诗。虽所服膺在少陵,辦香在东坡,而初不以一家执也。然今媚学嗜古之士,往往辄讥渔洋,以为利趋妍好耳,而覃溪独不敢贬渔洋,其于《带经》《石帆》之书,窃附于著录之列,盖其虚怀师仰前辈又如此。”(《复初斋诗集序》)袁枚云:“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惟李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余续司空表圣诗品,第三首便曰


醉与谁同!”《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陈陶在南海,经韶州始兴、过番禺均有诗。
李商隐北返长安,悲己之飘零湖湘,作《离思》、《深宫》、《岳阳楼》等诗。
杜牧自睦州刺史内擢司勋员外郎,作《上周相公启》,谢宰相周墀拔擢之恩。
李群玉在广州,作《中秋广江驿示韦益》。
韦悫撰《重修滕王阁记》,叙滕王阁遭火焚、江西观察使纥干臬增广其制而重修之始末。
李商隐与崔八自桂州同舟北返,过洞庭,同访与郑亚旧有交游之融禅师,作《同崔八药山访融禅师》。
李商隐桂管归途又曾折向夔峡一带,作《摇落》、《过楚宫》、《楚宫二首》、《风》、《江上》等诗作。
暮江清。
甲子,李德裕再贬为崖州司户。
重阳日,杜牧已离睦赴京任司勋员外郎。
李群玉客游广州三载将北返,作《广江驿饯筵留别》:“别筵欲尽秋,一醉海西楼。
刘蜕作《梓州兜率寺文冢铭》,尽抒己不忘于文、魂系于文之情。
李商隐桂管归途至襄阳,卢简辞待之甚厚,商隐作《献襄阳卢尚书启》以谢。
乡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李商隐自桂管北归,行近京师,虑及何以处理与令狐绹之关系,百计莫得,犹觉情势紧迫,作《肠》诗。
杜牧由睦地入京任司勋员外郎,时经宋州,有《宋州宁陵县记》。
韦瓘(789—848后)本年三月任桂管观察使,冬改太仆卿、分司东都。
左拾遗。
二十九日,牛僧孺(780—848)卒,年六十九。
冬,李商隐自桂府归长安,选盩屋尉。
杨嗣复卒。
仆射,谥曰孝穆”。
南卓约五十八岁,在婺州刺史任,著成《羯鼓录》前录。
张祜本年约五十七岁,至滑州、苏州、湖州等地,以诗投献奉和卢弘正、卢简求、苏特等。
苏特本年(848)拜湖州刺史,与张祜有唱和。
宣宗兴复佛教,追谥宗密曰“定慧禅师”,裴休本年前后撰《圭峰禅师碑铭并序》。
孟迟约本年前后入崔郸淮南幕为掌书记,以己前曾遭谗,作《寄浙右旧幕僚》诗。
以抒慨。
罗邺本年约二十余岁,以文学称,本年之前有《河湟》诗:“河汉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