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石玉昆(约1810―1871)约本年生。

输入历史事件:

石玉昆(约1810―1871)约本年生。

公元1810年 本年
石玉昆(约1810―1871)约本年生。

玉昆字振之,天津人。以说书为生。有《力图公案》。事迹见赵景深《银字集·关于石玉昆》、阿英《小说二谈·关于石玉昆》


《昭德新编》三卷,宋晁迥撰。
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法家类》、郑樵《通志•艺文略八》、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一四、《宋史•艺文志七》、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〇、《四库提要》卷一七七。
版本:宋庆元刊本、明嘉靖重刊本。
戊子(十二日),翰林侍讲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礼部侍郎冯元,度支判官、工部郎中、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聂冠卿,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等上《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
己亥(二十三日),命翰林学士丁度、知制诰胥偃、直史馆高若讷、直集贤院韩琦同详定黍尺钟律。
丙辰(十一日),左正言、知制诰、史馆修撰宋祁为契丹生辰使。
辛未(二十六日),三司使、刑部侍郎程琳为吏部侍郎。
丁未(三日),以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翰林学士丁度、权御史中丞张观同考课诸路提点刑狱。
(辽兴宗重熙五年)壬子(八日),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
乙丑(二十一日),御崇政殿,观三馆、秘阁新校两库子集书凡万二千余卷,赐校勘官并管勾使臣、书写吏器币有差。
十九日,苏轼(1036—1101)生。
二十二日,李谘卒,55岁。
著有:《李谘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
本年重要作品:。
文:范仲淹《灵鸟赋》、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欧阳修《读李翱文》、欧阳修《夷陵县至喜堂记》、欧阳修《黄杨树子赋》、梅尧臣《灵鸟赋》、曾巩《游信州玉山小岩记》。
诗:范仲淹《题芝山院》、范仲淹《和谢希深学士见寄》、范仲淹《依韵酬黄灏秀才》、范仲淹《鄱阳酬泉州曹使君见寄》、范仲淹《郡斋即事》、蔡襄《四贤一不肖》、欧阳修《初出真州泛大江作》、欧阳修《江行赠雁》、欧阳修《琵琶亭》、欧阳修《望州坡》、欧阳修《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欧阳修《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欧阳修《冬至后三日陪丁元珍游东山寺》、欧阳修《送前巫山宰吴殿丞》、欧阳修《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欧阳修《晚泊岳州》、欧阳修《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欧阳修《猛虎》、梅尧臣《闻尹师鲁谪富水》、梅尧臣《寄饶州范待制》、梅尧臣《闻欧阳永叔谪夷陵》、李觏《冬至夜酒醒》、李觏《甘露亭》。
甲寅(十一日),诏礼部贡院,自今三月一日申请贡举,其举人到省,以十一月二十五日为限。
戊戌(二十五日),翰林学士丁度等上所撰《国朝时令》一卷。
欧阳修告假往许昌。
乙巳(二日),译经使吕夷简上所定《景祐法宝新录》二十一卷。
丁未(四日),诏学士院:自今制策登科人,并试策二论各一道。
甲子(二十一日),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吕夷简罢为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曾罢为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宋绶罢为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蔡齐罢为吏部侍郎,归班。
吕申公累乞致仕,仁宗眷倚之重,久之不允。
乙丑(二十二日),召宋绶入侍经筵。
秘书监致仕丁谓卒.72岁。
丁相谓善为诗,在珠崖犹有诗近百篇,号《知命集》。
著有:《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二》)、《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二》)、《景德会计录》六卷(《宋史•艺文志二》)、《丁谓谈录》一卷(《宋史•艺文志二》)、《农田敕》五卷(《宋史•艺文志三》)、《降圣记》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四》)、《北苑茶录》三卷(《宋史•艺文志四》)、《丁谓集》八卷(《宋史•艺文志七》)、《虎丘录》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刀笔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青衿集》三卷(《宋史•艺文志七》)、《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
壬午(十日),命刑部员外郎、直史馆宋祁权同修起居注。
壬寅朔(一日),翰林侍讲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户部侍郎冯元卒,63岁。
著有:《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宋史•艺文志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